胡雙梅
(吉林省雙遼市第五小學)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展開他們想象的翅膀,從而獲得散發性思維和創新的能力。音樂是種想象、創造和創新的藝術。音樂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藝術,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多媒體的應用,有效地幫助和提高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使課堂教學富于新意。那么,如何運用多媒體優化音樂課堂教學呢?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習產生的影響,遠遠超過教師的督促和簡單的說教。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主要是對形象具體,形式新穎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我們可以通過演示型的多媒體課件將文字、圖像等直觀地展示出來,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器官,把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審美體驗推向高潮。
例如,在學習唱游課《小企鵝》時,由于學生沒有去過南極,很少看到過企鵝,為了讓他們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樂形象,可將歌曲和有關南極、企鵝的畫面剪輯成小影片,課前在大屏幕上循環播放,讓學生合著音樂,看著畫面,律動進課堂。憨態可掬的企鵝和冰天雪地的南極一下就吸引了學生,使學生情不自禁的萌發了學習這首歌曲的興趣。學會唱后,可以利用“附件”中的“錄音機”將學生的演唱配上伴奏錄下來,然后播放,全班欣賞,使學生享受到參與音樂活動的快感,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和表現欲望。再如,《我也騎馬巡邏去》是一首蒙古族風格的少兒歌曲,在教學中可利用白板,把有關蒙古大草原、那達慕盛會等風光找出來,再配上二胡獨奏曲《賽馬》,在導入時,先問學生去過蒙古沒有,想不想親自去感受一番,然后點擊鼠標,放映畫面,一望無際的草原景色呈現在學生眼前,強大的視覺效果立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仿佛正騎馬揚鞭奔馳在茫茫大草原上,以高昂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心理學家認為,動態刺激遠大于靜態刺激,給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學中,以靜態方式存在的教學材料,通過多媒體的手段可恢復其鮮活的面目,變得有聲有色。我們可以采用多媒體動態圖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閃現、圖形的縮放與移動、顏色的變換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僅能把學生難懂的知識直觀的顯示出來,而且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
如《小烏鴉愛媽媽》是一首兩聲部的合唱歌曲,此前,學生很少接觸過分聲部歌曲,為了讓學生在演唱時做到聲部和諧、音高、節奏準確,在教學中,可以將高低聲部用不同顏色顯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頻軟件分別錄制兩個聲部的伴奏。學唱時,輪到哪個聲部就播放那個聲部的伴奏,并且將歌曲中的漸強、漸弱等速度記號設置成“移動播放”從而提醒和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學唱歌曲。最后,在合唱時,還可以配上動畫MTV,指導學生看著畫面,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從中感受小烏鴉對媽媽的愛心。這樣一來,使學生眼到、耳到、心到,聽得認真,看得仔細,這樣建立起來的音符時值概念,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教學活動是一種復雜的信息交流活動,通過多媒體輔助,可以優化提高教學效果,摒棄落后的教學方法,突破創新,擴大補充知識容量。
例如,在欣賞教學中,以前總是對錄音磁帶進行剪輯,不僅費時,而且效果不理想,但電腦可以對音樂作品進行剪輯,使以前繁瑣的工作變得簡單,效果更佳。《鴨子拌嘴》的樂曲發展順序是出發——到池塘——拌嘴——回家,在錄音時,用酷狗音樂將樂曲分四次將四個樂段分別命名錄制,播放時點擊那個樂段,就會播放那個樂段,還可以將“拌嘴”這一樂段設定成循環播放,反復聆聽,便于在欣賞時加深印象,對作品更深入的理解。
在欣賞《豐收鑼鼓》第一樂段主題時,第一遍播放時,采用原速,學生聽完后說表現的是人們敲鑼打鼓,喜慶豐收的歡騰場面。第二遍,放慢速度,學生聽后發現歡快、喜慶的情緒沒有了,樂曲變得面目全非。通過這種訓練,讓學生認識到速度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對培養學生感受音樂、欣賞音樂的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學生廣泛深入地接觸音樂作品,就能較快地提高音樂的鑒賞力和表現力。在音樂欣賞教學中使用多媒體,不僅能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而且也擴展了學生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因此,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如果能巧妙的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則會取得許多積極的效果。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兒童,這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投入欣賞活動中,創造一個良好的藝術氛圍。
在欣賞音樂童話《龜兔賽跑》時,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的視頻,首先向學生介紹作者、作品、創業時間,然后介紹單簧管、大管兩種樂器的特點,聽單簧和大管吹奏的小兔和烏龜的音樂主題,單簧管用關于變化的音色吹奏出烏龜緩慢低沉的音樂形象;通過直觀的動畫使學生對單簧管和大管的音樂及形狀有初步的了解,而兩種不同的樂器,就可以表現小兔子和烏龜這兩種不同的小動物來。
一二年級低齡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具有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因而在上這一階段年齡欣賞課時,我們可借助多媒體的幫助,充分利用他們靈巧的形體、自然的嗓音,通過觀看動畫、視聽、律動、繪畫、剪剪貼貼、游戲、情景表演、等相結合的、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欣賞教學,激發和培養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在其中較好地把握好多媒體的運用,以開發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創造力,體驗音樂的美感,從而更好地為低年級音樂唱游教學服務。我們在組織教學時可盡量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孩子們直觀的通過視覺效果感染、感受作品情感。
例如,在欣賞《小青蛙》時,我采用了Powerpoint 幻燈片教學。隨著音樂旋律、節奏、力度的不斷變化,在視屏上分別出現了美麗的月色;小青蛙玩耍、捉害蟲、在荷葉上跳躍的場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對暴風雨的侵襲;風雨過后,太陽在公雞的啼叫聲中升起,小青蛙繼續勞動在湖面上的情景。如在教唱歌曲《小白船》時,利用多媒體出示幽靜的畫面,然后在屏幕上出示小朋友們自己的照片,好象他們自己在月亮上嬉戲、玩耍。由于欣賞教學時,能有效地將視聽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使孩子們受到作品美的感染,激發了小朋友的興趣加深孩子們對作品的理解和對主旋律的記憶。隨著音樂邊聽邊動,能幫助孩子們感知音樂的節奏、速度、力度和情緒起伏,營造良好效果和課堂美感,使孩子們更能投入到音樂所展現的情景中。
總之,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的幫助,可以創造出各種意境,讓孩子們運用形象思維去想像,讓孩子們展開想像的翅膀,架起心靈與音樂的橋梁,讓我們音樂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在不知不覺中暢享音樂帶給我們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