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雙慧 王德偉
(沈陽市化工學校;沈陽師范大學)
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新農村建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和農村勞動力素質的提升,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2020 年)》文件精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發揮自身優勢,在產業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幸福指數、促進農村和諧,更好為農村經濟建設服務方面,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現階段針對農村醫藥產業特點,研究如何更好地服務于農村的途徑和方法在國內還很薄弱,沈陽市化工學校立足遼寧省地區經濟,依托醫藥產業,充分利用醫藥類院校的現有資源,從人力資源和產品市場二個方面入手,在增強農村醫藥行業的服務能力;規范藥品零售業的管理模式;提高中藥種植和養殖的技術水平;增強市場意識,提升市場競爭力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實踐與探索。
農村經濟建設人才是關鍵,沈陽化工學校以校企聯合培養農村藥房“藥學服務”人才模式創新試驗區為依托,以“實習與就業”相結合為基礎,積極探索訂單式校企聯合培養農村藥房“藥學服務”人才模式。可通過以下舉措:一是開展農村社會藥房藥學教育。改革培養模式,開展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才培養,而非傳統的以藥物為中心的培養模式。目標主要為培養農村社會藥房“藥學服務”人才。二是為適應人才知識能力和結構的要求,創新課程體系。實踐教學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突出培養溝通能力,藥品合理實用能力,加強人文關懷為主線。突出應用型人才的特點,增加農村社會藥房實踐教學環節,強化綜合技能的訓練,與企業合作共建立實踐綜合技能訓練項目,以適應社會藥房的需要。近年來,與遼寧天士力連鎖藥店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實習與就業相結合的關系,并就聯合培養社會藥房藥師、提高社會藥房藥學服務質量等進行有益的探索。多年以來,繼續開辦天士力農村社會藥房“藥學服務實驗班”,定期派人到農村藥店給學員上課,深受學員歡迎。
職業院校負有創新文化、引領社會、宣傳民眾的使命。教育是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基礎,教育的首要功能是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通過教育,將安全用藥理念傳播到城鄉各地,尤其是農村。目前,中國公眾的健康素質還需要提高:一是科學文化素養薄弱;二是藥學常識薄弱,存在藥物濫用現象;三是公眾對自身健康狀況不重視。早在以前,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就提出了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且包括身體精神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的現代健康觀,被認為是現代社會醫學和衛生革命的理論基礎。沈陽市化工學校多次組織醫藥服務團隊成員開展“藥學下鄉,安全用藥”知識宣傳活動。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免費量血壓、專題講座、用藥咨詢、整理小藥箱和夏令用品發放等項目,受到了村民們的熱烈歡迎。不僅為村民們做了一件好事,而且也為展示和發揚醫學優良傳統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
雄厚的科技實力是職業院校的一大優勢,社會服務就是要讓職業院校的科學技術及成果走出象牙塔,走向社會,變成社會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這就是科技創新,與發達國家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科技創新尤其是藥學科技創新還比較薄弱。沈陽市化工學校發揮師資力量和科研優勢,組織一批具有藥材種植,流通實際工作經驗和科研能力的專家學者成立中藥材產品研究中心,主要從事中藥種植業研究、管理和市場流通的工作,為農村培養藥用植物栽培人才、GAP 管理人才、采收管理人才、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與推廣人才、中藥種植產業經營人才(產業化經營)等,使他們成為新型職業農民。為政府部門、涉農企業以及農戶開展應用對策研究和技術開發服務,為中藥種植產業的可持續、高水平、科學化發展做出貢獻。
當前國內中藥材市場面臨著產區銷售難、流通環節多、流通成本高等問題。因此必須開辟中藥材流通新渠道,構建中藥材網絡電子商務平臺勢在必行,實行網絡化運作,能提高商業運作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快捷提供豐富的商業資訊,創造更多商機,規避經濟風險,增強市場的競爭力。首先,學校“建立中藥材電子商務銷售平臺”,投資成立沈陽奉天堂醫藥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實現中藥材和健康產品在網上銷售。其次,幫助農民創建個人淘寶網店,推廣和銷售道地藥材,產銷聯動,避免盲目種植藥材,保障藥農收益,促進中藥種植業發展。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2020 年).
[2]秦其文.地方高校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J].中國農業教育,2009,(4):51 -54.
[3]李莉,張家德.地方醫學院校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路徑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2,(2):93.
[4]聶淑華.鄉村藥店也應提升藥學服務品位[J].醫藥經濟報,2009 -4 -27(A02).
[5]王曉飛,孫志河,史帆.農村中等職業學校實施送教下鄉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27):63 -68.
[6]戴一,張興法.改革藥學專業實驗教學培養應用型人才.衛生職業教育,2012,30(15):93 -95.
[7]陽素娥,肖湘君,曾建紅.校企聯合培養社會藥房“藥學服務人才”探析[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0,5(1):68 -70.
[8]徐位良.地方醫藥院校服務民族地區社會發展的思考與實踐[J].藥學教育,2011,27(3):1 -3.
[9]雷久相.高職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研究綜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36):54 -58.
[10]張西華.高職院校基于行業優勢創新服務新農村建設的途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8):16 -24.
[11]中藥種植產業人才隊伍現狀與需求分析.龔晉文,宋金玉等山東中醫雜志2011,30(10):736 -738.
[12]王剛,王軍棉.高校服務農村經濟建設的路徑研究.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6(4):1 -2.
[13]陽素娥,肖湘君,曾建紅.校企聯合培養社會藥房“藥學服務人才”探析[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0,5(1):68 -70.
[14]高法,王俊杰.新型職業農民培養與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2):65 -69.
[15]王曉飛,孫志河,史帆.農村中等職業學校實施送教下鄉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27):63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