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軍
(吉林省洮南市七中)
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生自主發現、探究式學習是教師以生活為背景,從學生的現實生活與學科教學領域中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活動主題,根據學習內容科學合理地制定學習目標,給學生創設一種寬松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在一個類似于科學實驗研究的情境中去積極探索知識。在這個自主學習的過程之中,學生之間相互合作與交流,在教師的指導與引領下學生自主的去發現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的解決進行科學的實驗與操作,針對教學問題有針對性的去收集、調查各類相關的信息,所有信息在經過小組合作研討之后形成自己的見解,每個小組自主交流研究之后再進行組際的交流,最后在教師的引導與完善中學生地知識的學習達成一種共識,這樣的學習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每名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之中,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之下,學生都能積極思維,每個學生在學習研究的過程之中都能有所提高。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學習活動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逐漸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讓每一名學生都能每天開開心心的來上學,積極主動的去學習。這樣的學習才會真正地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才能使學生的情感與態度有所發展,特別是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探究能力上很取得很大的教育效果。探究式的學習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充分調動內在學習動力而積極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學生能夠在這樣的情感基礎之上對知識進行的一種更高層次水平的學習活動,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中,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所在,積極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對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那么在教學之中,我們應該如何去把握探究式學習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教師在開展探究式學習活動之前,應該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有效地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列強的求知的欲望,使學生從內心渴望去解決新的問題。只有在這種內在情感的支配下,學生才能提高自己的學習熱情,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思考。在教學活動之中,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參與教學問題探究的主動性,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發揮教學活動過程之中的師生與生生互動,在整個學習的活動之中教師要善于觀察與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根據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反饋情況適時、適當的提出有針對性的學習問題,讓這些問題來開啟學生對知識的渴望之門。不斷地以問題為引領,讓學生把自己的知識不斷的拓展,這樣的引導是學生探究活動的開始。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時刻把握學習的動向,時刻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教師學習方向的把握下,讓學生們自主去確立小組學習探究的問題,這樣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愛因斯坦曾經有一句至理名言,一個問題的發現與產生,往往要比人們研究得到一個問題的結論顯得更加重要。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問題的設計,把一個個問題蘊藏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之中,利用教師巧妙的課堂設計把學生都能帶進一種積極而主動的學習與探索問題的課堂學習情境中去,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積極研討與交流提供不竭的學習動力,使他們對課堂知識學習的目標更加明確,在學生明確學習方向,產生學習熱情的基礎上,教師再科學的提出矛盾性的問題,設置合理的懸念等教學手段與學習策略,讓學生們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積極探索的愿望與興致。
探究式學習的關鍵是教師如何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選擇適當的探究形式。對于探究式學習的形式,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一般采用以下兩種,一種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獨立性探究方式。這種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要求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使每個學生都能針對問題從自身知識水平與興趣愛好等多個角度出發,用自己習慣的思維方式與思維角度去思考問題,通過已有知識與經驗的再創造來完成問題的解決方法,形成新的知識的學習過程。另一種是學生間進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合作學習的探究方式要求學生在自已獨立思考與探究的基礎之上,把學生內成若干個活動小組,使學生在一個小的集體范圍內對知識的理解進行交流與研討,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展現自己的機會,他們能更好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而且在相互交流與討論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吸取別人的經驗,不斷完善自己的思維習慣與思維能力,為學生在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能更好的揭示知識產生與發現的規律打下基礎,也只有這樣的學習,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去應用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問題的能力。因此,不管采用哪種探究式的學習方法,老師都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與討論的時間,讓學生有自己分析問題的機會。讓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借鑒、相互補充。
探究式學習應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去選擇探究學習的方向。開展探究式的學習應該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科的不同特點,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目的應讓學生在學習前得以明確,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為前提。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之中自主的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最佳學習方法,對于每個學生來說,其知識能力水平不同,生活環境不同,心理發展水平不同,這些都導致了學生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個性差異,也就導致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最熟悉、最容易接受的學習方法。因此對于課堂教學,教師應該把讓學生學會各種學習方法為教學的目標,之后盡量鼓勵他們根據自身的條件與愛好在學習中運用最適合自己學習的學習方法,并在與其它同學進行交流與探討后不斷來優化自己的學習方法,全面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與知識運用的綜合素質。在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轉變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以一個學習者的角色加入到學生的學習研究當中,這對于學生而言,能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課堂教學的民主與公平,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體現其心態的完全開放,突顯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主人翁地位,讓學生能毫無顧忌的去張揚自己的個性,解放學生思維的創造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真正達到一種分享理解、共同提高的學習境界。探究性的學習模式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打破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的學生能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課堂氣氛也十分活躍,這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