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丹
(公主嶺市響水中心校附屬幼兒園)
通過對《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學習,我知道《指南》從五個領域描述了幼兒的學習與發展,下面我依據《指南》的理念,結合幼兒園的各項常規活動,談自己學習后的一些心得體會。
幼兒在園一日常規的9 個環節中,除了集體教育活動環節外,其它8 個環節都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統稱為生活環節。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他主張,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揮作用?!吨改稀分幸裁鞔_指出了3 個年齡段的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程度的期望。陶行知指出,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要在做上學。學習《指南》后,我和老師們針對幼兒的生活教育各個環節,用“小活動”的方式來進行教育。比如,針對入園,設計了“入園好時光”“甜蜜的問候”等活動;針對活動,設計了“活動懂自護”活動;針對飲水,設計了“科學來喝水”活動;針對午睡,設計了“甜蜜午睡時”;針對離園,設計了“幸福離園曲”等。用兒歌作為活動的依托,幼兒對于這樣的教育形式很容易接受,也富有童趣。每天都這樣去做,八大生活教育的常規就逐漸養成了。我覺得幼兒教育,能力培養是關鍵。
《指南》中指出,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最重要的是要為幼兒創造機會和途徑,注重激發和保護幼兒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支持和引導幼兒主動探究和學習。相對生活環節來講,集體教育環節是豐富多彩的,我在給教師們規范備課要求的時候,規定每一節課,都要設計相關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對新知識去充分的體驗和理解。依據《指南》中對語言學習與發展要求,我們在大班閱讀課上制定了六步教學法,即質疑、說意、講述、表演、猜想、假設。課堂上寓教于樂,很大程度上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能力,也避免了老師們小學化或“一言堂”的教學方式。
在《指南》科學目標中對幼兒的數、量及數量關系的理解,根據《指南》的目標和教學建議:幼兒在5~6 歲,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它方法進行10 以內的加減法運算。根據《指南》的教學建議,把數學問題轉化為生活問題,用實物操作引導幼兒理解數數之間的關系。如4 個小動物怎么住進兩間房子,怎么將5 塊餅干分給兩個小朋友。行文至此,我也深感《指南》的微觀層面的指導。細致入微,易于理解。是每位幼教工作者的必修之課。
大家都知道切錯蘋果的故事,充分說明了孩子都擁有無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學習了《指南》中藝術目標后,教師們鼓勵幼兒在美術、手工等作品中大膽想象,同一作品,班與班不同,鼓勵作品不拘一格,鼓勵創新精神,尊重幼兒的創造,尊重幼兒的個性發展。
另外,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幼兒的年齡越小,個體差異越明顯。我們不能要求孩子在統一的時間達到相同的水平,允許幼兒按自身的速度和方式達到《指南》所呈現的發展“階梯”,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對于幼兒的點滴進步要及時鼓勵,開展節日主題教育能培養幼兒良好的情感。比如,在母親節開展感恩教育。很多家長反饋給老師說,他們的孩子變了,懂事了。其中,有個孩子的奶奶說的話讓我感動,她說:我的孫子懂事了,那天給我一朵折紙康乃馨,對我說,奶奶我愛你,奶奶辛苦了!我說:大孫子,誰讓你這么做的,他說:是老師。老師說,今天是母親節,讓我們給媽媽送禮物,我沒有媽媽,一直是奶奶照顧我,所以我就把禮物給奶奶,聽到孩子說出這么懂事的話,我覺得再苦再累也值了。這個孩子的奶奶邊敘述邊掉下了欣慰的淚水。每個孩子都有其個體差異,孩子的成長路上,各個方面的教育太重要了,因為我們要的是全面發展的人。
《指南》強調,家庭教育對幼兒終身學習和發展有重要影響,倡導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創設平等、溫馨的家庭環境,注重家長對孩子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園共育是教育的關鍵。
做好家長工作,溝通最重要,解決問題是目標。要把理解和換位思考作為溝通的前提,記得有一次,關于小班幼兒尿褲子的事件:當家長發現孩子回到家褲子是濕的,就打電話給老師,開門見山地喊道:你缺心眼兒啊,褲子濕了不給換。老師聽到這句話,很生氣,也感覺到自己沒有地位,隨口也說了一句:你家孩子有病你不知道?也不領著去看看。由此,矛盾激發,我聽著兩方面打給我的電話,這個孩子是小班的一個男孩,平時半個小時不去廁所就會尿褲子,幼兒幾乎每次午睡后褥子都被尿濕,老師也勸過家長。以前也有過這樣的幼兒,后來去檢查是生病了,你最好也帶孩子去看看病。幾個月來,家長也沒有帶孩子去檢查,老師還是堅持著晾曬被褥,換洗褲子。我對老師和家長說:你們沒有理解對方,作為老師,要想到家長有多在乎孩子,不容一點閃失,要理解她說的那句沖動的話。把事情解釋給家長聽,注意溝通的語氣,不要逞一時之氣。我又告訴家長,幼兒尿濕褲子具體在哪兒都沒弄清楚,因為乘校車回家還要一個多小時。作為家長不該向老師興師問罪。要考慮到老師的自尊,懂得在孩子面前幫老師樹立威信。勸說下,家長同意帶孩子去看病,并感激老師幾個月來對孩子的關愛。老師也理解家長的莽撞。正如應彩云的一句話:我們的愛,一定要讓家長看得見,再固執的家長都會為愛所動。家園聯系至關重要,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學習上,只有家長和幼兒園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學期初的幼教工作會上,劉岫巖局長說過一句話:我們要用對下一代高度負責的理念,精心地做好幼教工作,對幼兒的愛護要像愛自己的眼睛一樣呵護其健康成長。作為幼教工作者的一員,《指南》會成為我今后幼教工作中的燈塔,指引著我,更好地服務于農村的幼教工作,讓幼兒有一個美好的童年!
[1]宋文霞,王翠霞.幼兒園一日生活環節的組織策略.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
[2]伍香平.幼兒教師易犯的150 個錯誤.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10.
[3]教育部.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2012,9.
[4]國務院.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