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霞
(山東省諸城市繁華初級中學)
列寧曾經說過:“沒有人的感情,就從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這句話充分闡釋了人的學習熱情、探究興趣、對知識的感悟、正確價值觀的養成,都有賴于情感的支撐。鑒于此認識,我在教學教育教學實踐中,依托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始終圍繞著“讓美的情感在課堂中流動”這個主旨,著力探索情感滲透的教學方法,打造充滿生命靈動的課堂,以情感喚醒情感,用激情點燃激情,真正做到以情明理、以情導行。
我始終把鮮活的時代氣息和先進的教學手段的完美結合作為引導學生課堂探究的突破口,以美的靈動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例如,我在講初一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怎樣過富有情趣的生活”這個問題時,以課件《朝陽與夕陽》的故事導入新課,讓學生在欣賞唯美的夕陽與朝陽的同時,體會主人公態度由悲觀到樂觀的變化,激發起學生急于探究“態度與生活的關系”的欲望,讓學生的思維真正動起了來,做到自主探究。有了探究欲望的課堂,過去的那種索然無味與形式化便蕩然無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時政教育與思想政治課教學相結合,不僅可以讓學生在了解最新的國內、國際信息的同時,感受思想政治課與最新時政信息的緊密聯系,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了解社會熱點問題的同時,感受思想政治課教學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人民群眾關注的重大問題的緊密聯系,所以我把教學內容探究與時政熱點相結合,以學科自身的魅力來喚起學生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讓教學內容時事化,充滿時代美。
例如,在講初三思想品德教材中“個人與班集體的關系到底是怎樣的”這個問題時,我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年齡特點,注重從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出發,使教學貼近學生,更具有時代美。課堂伊始,我出示音像視頻“劉翔破紀錄”與“翔之隊”的事例,把握住了學生的興奮點,所舉的例子具有強烈時代性,并且是他們熟悉并感興趣的,這樣就緊緊地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在強烈感受時代美的同時,明確知識的生成過程,培養了他們的分析、探究問題的能力,在感受時代美的基礎上使情感升華,進而熱愛我們的集體,熱愛我們的時代,熱愛我們的國家和民族。
合作學習旨在發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學會學習。我在合作環節的教學,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的同時,特別注重學生思辯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通過思考辯論,形成正確的情感體驗,達成思品課教學的三維目標。例如,我在講《身邊的誘惑》時,設置了“上網的利與弊”的辯題,讓學生在爭論,探究和觀點的碰撞中懂獲取正確的知識,形成理性、全面的上網利弊觀,使課堂充滿思辯美,整個教學環節實現了培養積極健康生活情趣的情感滲透。
展示環節教學的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健康全面的自身素質。我在教學實踐中,既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注重挖掘學生自身潛能,挖掘創造力,讓學生在創造中體驗美,使課堂教學充滿創造美。例如在學習《生活中有是非善惡》這一框題時,大家自主合作學習后,交流生活中追求真、善、美的做法時,孫軒同學針對當前的汶川地震事件,創作了一首五言詩《念蜀中》,詩文為“我哭淚雨零,心哀似亂篷。恨不生雙翼,一鳴到蜀中。”創造性地表達了自己的向善之情,在班級引起強烈共鳴。當然創造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是一句人生格言,也可以是一幅畫等等。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播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谶@一認知,我在課堂教學中始終貫徹“面向全體、分層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教學充滿成功的光輝,讓每個生命靈動”的主旨,切實做到讓每個學生通過努力,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如平時的測試,如果試卷有一定難度,我會悄悄地提前向他們滲透一些,或直接告訴他,明天我們就考這張試卷,今晚有信心把上面的題弄明白嗎?因為有明天考試這個動力,他們會想法設法去主動把試卷上的題弄懂弄明白的,而這不正是我們測試的目的嗎。測試時,他們是滿懷信心而不是忐忑不安,他們和優等生一樣品嘗成功的喜悅。這樣,他們對學習就會興趣倍增,對學好政治充滿信心。長此下去,良性循環再次形成,課堂充滿了成功的光輝和每個生命的靈動,達到了教書育人的目的。
兩年來,我依托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始終圍繞著“讓美的情感在課堂中流動”這個主旨,在教學生涯中實踐著,探索著……一路走來,經歷了“山重水復”的困惑,欣享了“柳暗花明”的暢然。在這期間,我和學生一起共成長,由剛開始的束手無策到現在的胸有成竹,從課堂上的雜而無序到現在的活而有序,充滿美的情感滲透,達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情感滲透教學法實施兩年以來,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困惑,如“應如何讓情感滲透保持鮮活的生命力,教師應怎樣開辟情感滲透的新途徑”等問題,尚需繼續探索。總之,在教研教改探索的道路上,我將持之以恒,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