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秀娟
(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木頭凳中學)
在以往的生物教學中,教師為了教學而教學,多是照著書本念、照著書本的結構羅列板書,這嚴重背離了生物學科實驗性、實踐性強的特點。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洪流中,教師要順應教育發展的需要,重新定位課堂的主體,轉變傳統的師生關系,使師生平等交流、和諧相處,為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礎。筆者曾對我校學生進行過調查,近90%的學生認為,傳統的生物教學模式簡單、枯燥,很難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有的學生甚至由于這種枯燥而對生物課產生了抵觸心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源泉。作為高中生,由于畢業和升學的壓力,即使面對沒有興趣的生物學科,也要硬著頭皮學習,結果是學得“苦大仇深”。因此,高中生物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學生從痛苦的學習中解放出來,尋找學生學習的興趣點,激發學生的興趣,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痛苦學習為快樂學習,使學生不但樂于學習課內的生物知識,還積極探求課外知識,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高中生物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特點,調整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把課堂由一個單純進行教學的場所轉變為培養學生能力的實踐場所,建立一個高效、自主、創新的新型生物課堂。
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但在實際的推行過程中卻并非順風順水,新的教學模式的建立仍然存在很大阻力和困難。甚至許多學校在轉變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模式上提出了硬性的要求,但大多停留在理論化層面,無法在教學中開展,即使能夠開展,實施起來也會出現很多問題、暴露出很多弊端,需要教師不斷修正、完善,這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一朝一夕不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其暴露出的主要問題是:
首先,師生溝通交流很少。許多教師仍然抱持著高高在上的心態,很少深入到學生中,切斷了師生交流的渠道。有的教師能夠與學生交流,但也只是流于形式,在不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無法獲得學生的真實想法,也沒辦法順應學生的思維。
其次,教學形成了固化思維。許多教師只是表面上轉變了教學模式,但骨子里仍然是傳統教學的固化思維,變化的只是形式,教學方法卻沒有變,結果形成了兩張皮,不但課堂教學的枯燥沒有得到改善,學生的接受程度反而更低了。
第三,課堂有效性缺乏保障。很多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后,就認為完成教學任務了,而要想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還必須把教師延伸到課下,培養學生的興趣能力,組成實驗小組進行實踐探索,使學生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生物改變了初中生物的學科地位,作為一門主科出現在高中課程中,尤其是對于理科班學生來說,其更成為高考內容之一。然而部分學生由于受慣性思維的影響,剛升入高中后往往認識不到學習生物的重要性,加之教師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對生物學習無法產生興趣。因此,高中生物教師要在明確生物的學科地位,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生物課程重要性和有用性的基礎上,積極轉變教學思想,改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使學生真正愛上生物學習,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進而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運用多媒體進行生物教學,可以把肉眼看不到的生物現象通過圖片、動畫、視頻等形式形象地展示出來,作為教師教學的輔助手段,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晦澀的內容生動化,教師講起來容易,學生理解起來也容易,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例如,在講解《細胞的分裂與分化》時,雖然采用掛圖的形式也能把知識講解清楚明白,但由于掛圖只具有直觀性,沒有動態性,學生學習起來還是存在一定的局限,要達到徹底理解并非易事,且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而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通過動畫和視頻把細胞的分裂過程完整、清晰、直觀地展現出來,之后教師再進行簡單的講解,學生就能很好地掌握這部分知識。這不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能夠給學生繁重的課業減輕部分壓力。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迫切需要具有綜合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因此,學校教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也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生物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它與各門學科既相互聯系,又相互滲透,所以,學習生物不僅能拓展學生的思維,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科的實驗性和應用性特點,運用既有的教學資源和設備,為學生創設更多的實驗的機會,培養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引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注意觀察,指導他們在觀察中發現問題,結合課本內容進行思考、分析,并查找、搜集資料解決問題,得出問題的結論后,運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最后分析結論,看都涉及到了哪方面的知識,對各方面知識融會貫通,進而拓展思維,久而久之培養出良好的創新能力。
在高一年級,生物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生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學知識。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采用掛圖和動畫的形式,教授學生基本的生物知識,并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社會熱點,解釋生活中滲透著的生物現象。在高二年級,教師要帶領學生對整個高中生物知識進行梳理,分析總結,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并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應用生物知識。在高三年級,教師要有意識地拓展課外知識,滲透與之相關聯的學科相關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綜合思維,使學生掌握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理科綜合考試做好充分的準備。
總之,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創建新型生物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發展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教師要不斷探索、研究,走出一條高效的教學之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