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歡 王 淋
(西藏大學 西藏 拉薩;雅安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雅安)
醫療保障制度是我國重要的保障社會成員健康的公共制度,其包含有社會保險制度、互助保險制度以及醫療合作與救助制度。貫徹落實醫療保障制度是我國公民與社會實現生存與發展的最基本要求。這有賴于政府承擔醫療保障制度中的重要職能,才能更好的貫徹落實各項措施。
當前,我國還沒有一部關于醫療保障體系的法律,而制度的落實需要依靠行政規章以及法規,不健全的法律體系對醫療保障制度的發展起到非常大的制約作用;第二,醫療保障政策不具有公平性,我國政府在實施醫療救助工作中有一定的不科學性,公民不能夠享受平等待遇,不僅是城市與鄉村之間,不同的社會群體、不同的城市之間公民的醫療保障待遇都有著很大的區別;第三是多層次制度的缺乏,根據我國的國情,完善的醫療保障制度應當包含三個以上的層次,但是實際上,基本的醫療保障制度連覆蓋全體社會成員的目的都還沒有實現,政府職責缺失現象非常嚴重。
在我國,公立醫院占到全部醫院的絕大多數,因此政府在進行規劃以及資源配置的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實際工作中政府卻并沒有發揮其職能,在進行醫療衛生規劃以及資源配置的過程中出現明顯偏差,區域性的差異非常大。
根據醫療保障制度的根本屬性以及實際需要來看,政府部門承擔著至關重要的任務,特別是對醫療保障制度的投資方面。近年來,政府對于國民經濟建設的投入比例不斷加大,而對于醫療保障制度的投入比例卻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同時還存在投入比例不協調的問題,這使得我國的醫療衛生建設水平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
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補償機制的不科學,存在對醫院補償不足的問題。國家將公立醫院的工作作為一項福利政策下的社會公益事業,醫院主要的價值補償渠道就是醫療收費與財政補貼。隨著政府對醫療機構的投入比例越來越少,醫院的生存發展資金來源減少,不得不依靠藥品的利潤加成,形成不良后果。
以政府為主導對醫療保障制度實施全面的改革,在立法、規劃、財政投入以及監督管理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提高醫療保險制度的公平性與公正性,與此同時加快對醫療保障制度的服務水平的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并進行宏觀調控,有計劃的實施資源配置、統籌發展,將城鄉之間的界限打破,縮小城鄉之間的差異。限定藥品以及服務的價格,實現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
醫療衛生事業要實現健康穩定的發展,僅靠個人或者市場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依靠政府的大力投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政府將資金分為兩個方面進行投入,分別是醫療服務提供者以及醫療保障制度支出的投入。當前,應當將投入的重點放在農村地區以及城市中的各個社區。值得注意的是,強調政府加大投入的力度并不是要求政府包攬所有的費用,即使在世界范圍內,由政府全面承擔醫療費用的國家也非常少,絕大多數選擇的都是國家與個人共同支付的方式。這樣的做法在各國經過實踐的檢驗是科學可行的,有利于形成節約的意識,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
政府統一對醫療服務項目以及藥品實施定價,改革完善醫院的支付方式。同時加強對藥品流通環節的管理,對于價格虛高的藥品進行有效的制約,實施嚴格的過程控制,提高流通環節的透明度。如果物價管理部門不了解藥品的生產與銷售成本,則很難發現藥價的問題,或者即使知道也因為其他原因放任不合理的流通,因此需要建設有效的藥品定價機制對管理部門和市場流通環節進行優化。
總而言之,醫療保障制度對于我國公民的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建設需要政府的大力配合。實際工作中存在的政府職責缺失的現象,要積極分析問題,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
1.趙占年.社會基本醫療保險中政府職能的缺失和恢復 基于我國醫療保障的改革實踐.上海師范大學,2011.
2.杜毅,王孔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中政府責任缺失及治理.蘭州商學院學報,2011,27(4).
3.張亮亮.論我國醫療保障中的政府責任.法商論壇,201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