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大偉
(靈山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中心伯勞管理所 廣西·靈山 535429)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我國在現階段所推行的一種以廣大農民為對象的醫療保障制度,由政府組織、引導并支持,個人、集體以及政府可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為農民的生活提供醫療方面的保障,農民對于這一制度可完全遵循自愿的原則。目前我國的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正處于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當中,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新農村合作醫療籌集資金所設定的相應標準也越來越高,這就在給農民提供保障的同時也必然會產生一系列資金方面的問題。因此,加強其內部控制不僅可以促進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良性發展,還可以有效提高其資金的安全性,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
據相關統計數據表明,到2009 年年底,我國推行新農村合作醫療的縣市有2716 個,參與的農民人數達到了8.3 億,參合比例為94%,相比前一年增長幅度較大,2009年共籌集資金944 億元,用于新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支出的總額為922.9 億。基于這樣的資金環境,國家為了促進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不斷完善,開始加大新農村合作醫療內部控制的建設力度,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其效果較為顯著。
我國長期以來的經濟管理經驗證明,內部控制是保證國民資金安全的第一道防線,作為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其具有管長遠、固根本、保安全的特性。目前我國部分地區的內部控制建設已經日益趨近完善,為新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的籌集、管理以及使用的規范化、合理化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例如,嚴格按照法定程序來籌集資金,建立新農村合作醫療專戶;落實相應管理機制的建設,設置專門的管理崗位,并在職責分離的前提下進行資金管理;資金的使用更為合理,以嚴格的報銷制度來實現報銷程序的嚴謹性和有序性。
雖然我國的新農村合作醫療內部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其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在內部控制相關制度的完善和強化方面缺乏主動性,對內部控制也沒有有效的監督和評價機制,由此導致部分內部控制制度缺乏實效性,部分地區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缺乏執行力,所以也無法對資金起到保護和降低風險的作用。個別地區沒有對內部控制形成足夠的認識,對新農村合作醫療的順利進行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新農村合作醫療建立的初衷在于為農民解決因病返貧、致貧的問題,提高農民防御疾病風險的能力以及身體素質,這一初衷同樣也是對參合農民進行內部控制的主要目標。隨著新農村合作醫療的不斷推行,參合的農民對其管理和運作的模式都越來越清楚,由此就出現了一系列的針對新農村合作醫療漏洞的行為。例如,將簡單的門診治療可解決的疾病轉為住院治療,或者向他人出借自己的醫療本等,這種做法雖然可以使得少數人獲得理想的利益,但是卻從整體上損害了廣大參合農民群眾的利益。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農民雖然對自身利益的維護意識較強,但是針對新農村合作醫療的管理,卻缺乏相應的制度遵守意識,因此,解決這些問題就成了新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內部控制工作的要點。
整體上來說,從參合農民出發的內部控制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農民對疾病風險的防御能力,改善農民的健康狀況,最大限度減少農民因病返貧、致貧現象的發生;轉變農民的合作醫療觀念,使農民能夠按照法律法規,根據內部控制制度來維護自身的利益。
定點醫療機構的主要任務是為農民提供高效的醫療服務,其在新農村合作醫療中就相當于醫療基金向外流出的看門人,定點醫療機構的服務行為對新農村合作醫療的持續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但是目前在定點醫療機構中普遍存在一些缺乏規范性的行為,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①不合理用藥,包括處方用藥的種類多,對抗生素的使用頻率超過一般標準,靜脈注射比例大;②不合理檢查,主要體現為化驗檢查反復進行,使用大型儀器檢查不符合規范;③不合理收費,定點醫療機構普遍存在自立項目以收取醫療費用的現象。
定點醫療機構的不規范行為將從整體上對參合農民的利益造成損害,同時也會進一步阻礙新農村合作醫療的健康發展,所以,為了避免其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必須將其作為新農村合作醫療內部控制的一大重點。
基于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定點醫療機構首先應從自身出發,努力完善相關制度,利用制度來提高醫療行為的規范性。同時,可以建立相應的新農村合作醫療信息系統,實現與醫院管理信息系統的實時對接,全面掌握定點醫療機構的一切診療活動,并對其行為進行有效監督,從源頭上制止不規范行為的產生。
從定點醫療機構出發的內部控制目標就在于促進醫療行為的規范性、醫療費用的合理性的提高,從而有效提高新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的使用效率,同時,從整體上提高新農村合作醫療的服務水平也是十分必要的一個方面,可以從制度建設、人員素質提高、信息系統建設幾個方面來落實。
COSO 發布的《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機構》中指出,內部控制目標可以分為戰略目標、報告目標、運營目標以及合規目標四種,結合新農村合作醫療的總體目標對其內部控制目標進行分類,則可分為長期目標、信息目標、運營目標以及合規目標四類。從四類目標的特點出發進行研究,不難發現其中實際上是存在著一定的關聯的,四者共同構成一個整體性的內部控制目標體系。長期目標在新農村合作醫療內部控制目標體系中充當最高目標的角色,以作為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長期發展的后盾力量;運營目標則代表長期目標分解后的各個分支,也是長期目標的基本落腳點和具體化,可表現為合理用藥、嚴格按照收費標準進行醫療收費行為、提高新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人員整體素質、提高新農村合作醫療機構辦事效率等,運營目標存在的意義在于確保長期目標的實現;信息目標反映的是新農村合作醫療運營目標的成果,具體可表現為完善新農村合作醫療信息網絡、提升其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公開基金使用情況等;合規目標可以保證新農村合作醫療運營目標的完成,主要從完善新農村合作醫療相關制度等方面落實。上述四個目標在新農村合作醫療內部控制目標中皆有所體現,但是運營目標所占比重相對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新農村合作醫療從2003 年在我國開展以來,至今已基本普及,其工作的重點也逐步向完善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等細節方面轉移,所以運營目標也隨之成為新農村合作醫療內部控制目標的側重點。
新農村合作醫療作為一項針對農民的保障制度,其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對制度的有效推行具有重要的意義,因而,根據內部控制目標,加強對新農村合作醫療各個環節的控制,可以有效推動新農村合作醫療的順利實施。
[1]陳莉,譚光明,黃銳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內部控制目標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10,(12).
[2]王梅華.淺析東陽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內部控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12).
[3]張慧,劉娜,羅輝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內部控制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