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炳巖
(吉林省吉林市教育學院)
我國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嚴重阻礙了教育事業的發展。新課程標準針對這一問題,提出要進行素質教育的教學要求,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社會對人才的衡量標準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當前社會越來越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高中數學教學也要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標,努力幫助學生掌握步入社會的必備技能。筆者通過分析高中數學的教學現狀,結合國內外相關理論和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一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具體策略,供廣大高中數學教育工作者參考。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國教育事業面臨教育現代化以及國際化的新挑戰。作為青少年一代,他們擔負了振興中華的重要使命。鑒于此,高中院校和數學教師要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充分吸收新時代的知識,從而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同時認真分析和研究新課程標準的內涵和要求,按照新課程標準進行數學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活動質量,以培養出素質較高的學生。具體而言,學校要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定好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標的基本方向,為教師和學生確立發展方向,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教師不僅僅是高中數學教學的實施者,還是學生學習高中數學的引導者和指揮者。總之,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注重發揮教師的作用。筆者建議,教師要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標,加強對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結合高中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和踐行科學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例如,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既要重視學生對基礎數學知識的學習,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發學生積極發散思維,形成自主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意識,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促進學習效果的不斷增強。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教育事業的發展狀況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發展對教育事業提出的新要求。對此,要想有效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必須采取措施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同時積極將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引入課堂,以達到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具體而言,提高教學質量的步驟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改變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張嘴和一張講臺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信息技術可以以其豐富的信息量和教學資源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直觀化,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信息技術還可以促進師生間的交流,增進師生間的感情,讓教師和學生可以以更和諧、平等的方式相處。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網絡隨時查詢學習資料,解決自己遇到的難題和學習新的知識,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還可以通過安排數學活動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數學活動是通過讓學生親自做實驗,然后根據實驗得出相關數學理論的教學活動。這種數學活動的開展,一方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積極自主地思考;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展開合作學習,以此形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局面。
其次,講完課之后布置課后作業是教師進行數學教學的基本模式。這種模式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的灌輸,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數學這門學科失去學習興趣,更無法談及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鑒于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要把課堂的主導地位交還于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努力與學生之間建立平等的關系,充分尊重學生,不斷創新和踐行科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濃厚興趣的驅使下,去思考,去學習,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與自主性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據相關研究證明,當學生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的時候,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會在平常的基礎上翻倍提高,能讓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而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學習興趣的支持。鑒于此,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首先,教師要根據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安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活躍學生的思維。其次,教師可以適當安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活動,比如說數學知識競賽、難題破解比賽等活動,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讓學生在放松心情、緩解壓力的同時感受數學給自己帶來的喜悅。最后,教師可以將數學這門學科所蘊含的方法美、語言美、故事美、角度美、圖案美和邏輯美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比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量采用美麗的色彩和線條去勾畫數學中的函數圖和幾何圖等,以此來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在感受數學學科美的同時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每一個數學成果背后的人物故事,增進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理解和興趣,從而促使他們主動接受與學習數學相關知識,達到增強數學學習效果的目的。
自主學習是讓學生自己主動學習的一種教學策略。它要求學生自主安排學習內容,自主評價自己的學習狀態及成果,總結學習經驗以及自主調整學習內容等。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一種重要方法,而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創新的基礎條件。鑒于此,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當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比如,老師可以讓學生提前對所要學習的知識進行預習,這有助于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快速掌握教師所講的內容,從而充分吸收新知識、新理論。又比如,教師可以安排一定的學習任務,讓學生獨立或者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完成任務,引導學生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有效運用到實踐活動中,這樣就自然而然地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當前的中國,不僅僅需要有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生,更需要具有數學創新能力的人才。在新的教育環境下,教師應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去掉那些僵化的落后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和踐行科學的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教學模式,正確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知識,要努力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和創新能力。
[1]黃巖.初高中數學教學的區別與銜接方法研究[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1(01).
[2]石翠紅.淺談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1(12).
[3]劉術青,田炳娟.轉變高中數學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創新意識[J].才智,2011(08).
[4]楊長生.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教師,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