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娃
(內蒙古興安職業技術學院)
高校在進行經濟法的教學時,由于受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在教學時過分注重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輕視了對學生的實踐性教學的內容。學生在學習法律知識時,有時會僅僅停留在對課本知識的記憶上,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不深入,對知識的應用還根本談不上,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還比較低,許多學生在畢業后運用知識來處理相關的問題時,會出現一定的困難。傳統的依照教材來進行教學的方法在形式上由于受到教材本身的不變性的限制,教師在教授知識時,可能會偏離經濟法教學最終需要服務于生活實際的教學目標,在教授學生相關理論知識時,不能夠有效地將現實生活與課本知識有機結合。
傳統的教材教學對于學生的法律知識的積累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傳統教學中教授的概念知識與理論知識對于學生的法律素養的提高與法律思維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在進行教材的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來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并且合理控制授課的進度,教師教學的系統性與規劃性可以保證在有限的課時內能夠教授給學生最為充足的知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也會更加容易,法律知識積累程度也能夠逐漸得到很大的提升。
為使教學效果得到更加有效的提升,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加強案例知識的講解與課本知識講解的有機結合,在講解較為抽象的理論知識時,注重對相關案例的引入,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規范化,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可以增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還能夠提升學生對知識運用的能力。
為使案例教學在教師教學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教師在將案例融入教學中時應該做好案例的準備工作,教師可以將自己司法實踐中遇到的典型的案例運用到教學的過程中。由于這些案例是教師親身體驗過的,教師在講解時可以讓案例更加生動化與具體化,學生在聽教師的講解時,不僅能夠加強對教材理論知識的理解,還能夠提升自身學習的積極性與聽課的認真程度。教師還可以將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或者是最近發生的一些事件作為教學案例,學生在對這些案例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更深層次地體會到法律在經濟生活中的具體運用,加深對經濟法知識的認識與理解。
為保證案例的有效性與典型性,教師在對案例進行選擇時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在對案例進行篩選時,應該遵循針對性的原則,有針對性地結合教材進行相關的案例挑選,確保案例能夠準確地對教材知識進行反映,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也能夠進一步加深對教材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另外,教師選擇的案例應該具有一定的啟發性,選取的案例難易程度適中,學生在進行理解時的收獲才更大。
案例教學在經濟法教學中的引入,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課堂氛圍,還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在進行案例分析時,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與教師一起進行案例的分析與研究。分析完案例以后,應該及時對學生的接受程度進行了解,學生對案例的理解還存在一定問題時,教師應該及時做出詳細解答,并結合課本的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注重加強案例、理論知識、實際三者的有機結合,體現法律知識的實際性。教師在還應該注重營造民主和諧、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經常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思維空間進一步擴寬。教師在讓學生起來回答問題時,如果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缺乏思路,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能夠逐漸抓住問題的本質,尋找出正確的答案。另外,在對案例教學工作進行總結評價時,應該注重分析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解決,讓教師的教學工作更加完善,教學的目標也能夠得到順利的實現。
綜上所述,要使案例教學在經濟法教學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就應該加強對案例教學工作的有效性研究,在進行案例的選擇時,應該注重案例的先進性與典型性,加強案例與教材知識的有機結合,讓案例教學在經濟法教學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1]張國旺.案例教學法的創新實踐:評張英華等主編的《案例教學法創新研究與應用》一書[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08(07).
[2]張鴻浩.案例教學法在經濟法教學中實施的探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