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錦
(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計算機應用基礎注重培養學生在未來信息化社會里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具備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在我國社會經濟結構轉型的今天,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計算機知識和操作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使學生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
高職院校教學存在生源不同的現象,學生在計算機知識與應用能力水平上參差不齊,這就需要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師展開全面調查,了解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情況,制定好促進每一個學生計算機基礎應用技能達標的目標,并在教學中開展好分層教學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首先,教師要組織計算機成績較好或者已經取得計算機認證的學生進入“提高班”,側重于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并豐富計算機應用教學內容,使學生成為高素質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其次,教師要組織計算機基礎知識較弱的學生進入“普通班”,側重于幫助學生通過計算機技能認證考試,注重計算機基本知識的講解,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能力和水平。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改革,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高職院校的教師豐富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傳統的教學方法都是由淺入深的,這樣的教學方法比較平淡,再加上計算機知識的抽象性,學生很難提起學習興趣,而案例教學就是一種能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方法。例如,教師在學習Word 內容的時候,可以引入Word 的強大功能,先為學生展示一些優秀作品,先從整體上對Word 軟件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了,這時教師再結合作品中的環節展開知識點論述,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提高了學習效果。
傳統的計算機操作教學是讓學生按照一定順序和要求來完成操作,雖然可以達到一定效果,但是這些脫離實際的現象使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大大降低,畢業之后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技能很難滿足社會的需要。在新課程標準下,高職院校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例子為學生進行講解,實踐操作部分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方法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真正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學習PowerPoint 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任務驅動的方法,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知識制作某一主題的演示文稿,這時學生可以結合自己喜歡的領域進行制作,在展現形式多樣和內容豐富的設計成果的同時,學生的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結合計算機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連貫性的特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舊知識來學習新知識,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學習PowerPoint XP 相關格式、圖片、表格、圖表、藝術字與自選圖形的插入與設置時可以引導學生結合Word XP 中的知識來學習,學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增強,學習能力也逐漸提高。
為了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與能力,高職院校應該不斷增加教學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高職院校應該不斷完善計算機公共實驗室的硬件條件和軟件條件,在每臺PC 機上配備必要的教學軟件和應用軟件,促進各個專業的學生都能結合專業基礎應用這些軟件,以促進學生計算機實踐能力的提高。其次,高職院校在課余時間還應該全面開放公共計算機實驗室,并配備相應的教師進行指導和答疑,學生在課余時間刷卡上機進行實踐,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此外,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中,還應該積極改革考核機制,將理論知識的考核與操作技能的考核結合起來,在考核方式上體現多元化和開放化,以不斷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總之,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要從采用分層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模式、增加教學實踐機會、改革考核機制等幾個方面出發,只有解決好這些問題,學生才會在開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提高學習積極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才會不斷提高。
[1]曹驥.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公共課教學改革淺說[J].計算機教育,2007(10).
[2]陳永遙.改革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 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J].職業教育研究,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