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翠仙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特殊教育學校)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我們教育者的任務就在于讓每個兒童看到人的心靈美,珍惜愛護這種美,并用自己的行動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弊鳛橐幻胀ǖ娜嗣處?,我始終牢記我的天職——用“心”呵護,用“愛”潤心。因為我深知:有了“心”的呵護,才會有學生的“閃亮”;有了“愛”的凝聚,才會將學生從心靈的荒漠里引領出來。
陶行知先生說過:“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我們的學校不但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場所,更是向社會輸送大量合格勞動者的場所。面對充滿自卑的智障學生,教師要用愛心、耐心、信心去激勵他們。如幫助孩子正視生理缺陷,增強他們面對現實和克服困難的勇氣,知道如何正確面對家庭、學校和社會。記得開學第一天,一個小女孩在媽媽的攙扶下慢慢地走進教室,眉目清秀,衣著整齊,她就是我班同學——馬××。她學習認真、積極發言、成績優異,是一名難得的好學生。可是,不幸的是她是一名腦癱孩子,不能獨立行走,右腳瘸拐,就這樣,我帶著懷疑和意外的心情展開了特教之路。記得有一次上體育課,別的孩子都在“投籃”比賽,可她呆呆地坐著,我隱隱看出了她眼神里的不安和自卑,我很怕“腦癱”“殘疾”這些敏感的字眼傷害到她那幼小的心靈,于是我向體育老師使了一個眼神,大聲地說:“××是最棒的孩子,如果投籃一定會得最高分!”話音剛落,我察覺到她那晶瑩剔透的眼睛中泛著閃閃淚光,我很欣慰,也很開心,因為我的一個“心”的呵護,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智障兒童由于智力相對偏低,導致學習成績不好,有的甚至表現出語言、行為的不正常,容易被人冷落、歧視、瞧不起,甚至有人還會惡語相向,同時伴隨他們的是過多的失敗而導致其不斷落伍。他們享受不到正常兒童應有的盡情娛樂、被表揚和被尊重的權利,從而使其養成了消極的自我觀念,自信心大大受損;由于缺乏應有的進取心導致經常無精打采,沒有朝氣,行為活動表現出畏縮和壓抑。現代教育理念也告訴我們:要用“愛”去點燃孩子個性的火花,用“情”去鼓勵孩子好學的意志。因此,在教學中我嘗試了關愛特殊學生,用以激發其學習興趣。
1.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
教師除了要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外,更要注意健全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印象。這是和學生建立積極情感的基礎。其次,關愛學生,以誠相待;了解學生,以心換心。我們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面對的雖然是殘疾的孩子,但他們都是應該享受到平等待遇的。
2.工作一定要有耐心
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因為先天的不足,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是常人的幾倍,甚至是幾十倍。如果沒有對工作的一份熱愛、對學生的一份深情,很容易在問題面前逃避、退縮。教師如果失去了耐性,孩子也勢必將在學習中失去信心。
1.日常教育教學活動是智障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智障孩子心理素質的培養,使智障孩子在獲得知識、增進文化的同時,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他們心理素質的全面提高。
2.輔導時適當延長學習時間,降低學習要求
智力障礙兒童一般反應慢,記憶力較差,因此學習同樣多的知識對他們來說需花上正常兒童兩倍甚至更多的時間。這就需要教師在輔導時要適當延長學習時間,來鞏固強化記憶學習知識。例如:記憶詞語,一般兒童要求會寫二十個,對他們來說能寫上十個就可以了。這樣降低學習要求,可以讓孩子走出自卑,建立自信。
3.班級、團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作為智障孩子的家長,大多數是不愿意到學校來的,因為有些家長有一種不好意思的感覺,作為老師,要和家長取得有效的聯系,通過和家長的交流,打消家長的顧慮,建立起共同為了孩子的明天而努力的信心。能家訪時可以去家訪,不能家訪時可以請家長到校來,無論怎樣,都要當著學生和家長的面,實事求是地表揚他們在學校的一點點進步,點燃家長和學生對未來的希望。這樣,學校和家庭就能有機結合,從而更好地讓孩子走向明天。
作為特殊教育工作者,要想教育好一個學生,一個特殊學生,就要我們用愛的陽光普照每一位學生,讓“心”呼喚一個個稚嫩的心靈;讓“愛”滋潤一顆顆龜裂的心田。“心”與“愛”帶給孩子們的是快樂、是信心、是激勵、是進步。我相信:他們回饋給我們的,將是一片金色滿園的芬芳。
李奎花.滿腔熱情 進滋潤心田[J].教育藝術,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