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靜
(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實驗小學)
教學過程的實質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個體的認識過程和發展過程。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一般說來要經過四個階段: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鞏固知識→運用知識,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漸進過程。小學英語閱讀課教學也應遵循這種規律。
在高年級學生的默讀過程中重點培養以下閱讀技巧:
略讀,又稱跳讀,是一種專門的非常實用的快速瀏覽閱讀技能。所謂略讀,是指以盡可能快的速度閱讀,這就要求讀者有選擇地進行閱讀,可以跳過某些細節,以抓住文章的梗概,以加快閱讀速度。其目的是了解文章的大意。如,在PEP版Book5Unit5 StoryTime中,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很快就會發現recyclebinkickeercan等生詞,這時我只要求學生能根據所認識、熟悉的詞讀懂故事主要講的是什么,以及beercan的旅行過程。當他們跳過不認識的詞、句略讀時,依然能夠讀懂文章主要講的是什么,而并沒有因這些小的閱讀障礙降低孩子的閱讀興趣,相反在通讀完整個故事時,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常識,就知道了這些生詞的含義。
尋讀是另一種快速閱讀方式,其目的是從較長的文字資料中查尋特定的細節內容,如從資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項具體事實或某一特定信息,如,人物、時間、地點、數字等。尋讀既要速度快,又要準確。在尋讀時,要引導學生把整篇段落直接放入頭腦中,眼光要自上而下、一目十行地尋找與問題內容相關的詞句,一旦發現有關的內容,就稍作停留,將他記住或摘下,無關的內容則很快掠過。運用這種方法,閱讀者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掠過盡可能多的內容,捕捉到主要信息,當回答有關“5W,4H”的細節問題時,用此方法一般可以準確快速地找到答案,同樣會增強他們的興趣。
小學生由于詞匯量比較少,經常會在閱讀中遇見生詞,這個時候大多數學生會選擇咨詢老師、父母或者是查字典。在日常教學中,我不鼓勵學生遇見新詞就急于查字典、詢問。而是鼓勵學生根據上下文來猜測詞意、句意。(1)根據構詞法猜測詞義。我告訴學生,英語單詞的構成許多都是在一些基本單詞上加些詞綴或詞尾而形成的。如,danger-dangerous;sleep-asleep,還有一些是合成詞,如,underground,motorbike,mini-bus等等。(2)根據上下文理解。如,在PEP六年級上冊Unit6Let’sRead中出現了“disappear”這個單詞。根據上下文中的“reduce”和“fewerandfewer”,很容易就能猜到“disappear”是“消失”的意思。根據文字提供的線索,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結構進行預測;利用下文內容來證實或修訂最初的預測,并同時為下一步的預測做準備。整個閱讀過程是在閱讀、猜測、修改和繼續推斷這樣一個又一個循環中進行的。
按意群閱讀,一定要克服逐字讀,盡量擴大視距。這一點很重要,是為以后提高閱讀速度和獲取信息能量打基礎的。那么教師在上課中可以在某個小環節上用“限行”“限時”法來訓練學生快速閱讀的技巧和技能。
Post-reading(讀后活動,拓展能力)是讀后理解性的檢測環節。可以通過安排和組織閱讀活動來發展學生的其他英語學習技能,這些讀后回答可以是一些小的任務。比如,(1)在圖片和詞語提示下復述故事,主要是為了鞏固和提高特別是在語言表達方面的能力。(2)讀后聯系所讀的故事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做一些討論和思考。(3)畫卡通,設計書簽,介紹該故事給其他人。(4)組合式講故事——分小組的故事接龍。(5)表演短劇或者木偶戲。(6)講述個人類似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