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楠
(上海立信會計學院)
高等學校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明確了我國高等教育的主攻方向。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為綜合改革指明了方向,中央政府加大簡政放權力度為綜合改革創造了空間,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一系列舉措激發了推進高等學校內部治理的呼聲和熱情。要求高校在人才培養規格、專業設置、高層次人才儲備等方面,以開放的全球化視野進行改革,從而充分激發自身的創新活力。
我國目前的高校教育辦學體制單一,多元化辦學還在發展中;高校管理體制有計劃經濟的烙印,弊端突出,需要政府轉變職能,協調好各級部門和高校的關系,辦學自主權有待加強;招生和就業制度還處于初創期,需要積極穩妥地完善人才市場運行機制;投資機制是國家統一計劃的,辦學經費幾乎完全依靠國家財政撥款。
高校目前的教育培養目標定位過程中出現了狹隘、功利性強等嚴重問題,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懷疑的態度,在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比重上有不平衡的現象存在;在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上,觀點陳舊落后,基礎性和綜合性、多樣性、國際性的課程設計得不到保證;教學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形成自己的特色。
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決策部署,堅持依法辦學治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構建起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提高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能力的新型高校。
(1)問題導向原則
廣納師生意見,直面現實問題,把改革的著力點放在解決現階段制約學校改革發展面臨的瓶頸難題和師生反映的突出問題上。
(2)協同推進原則
綜合改革方案的起草和各分項改革方案編制要同步推進,不斷完善各分項改革之間銜接配套、相互支撐的推進機制,充分釋放學校各方面活力。
(3)風險管控原則
既要積極推動各項重大改革,又要配套建立綜合改革風險評估機制,促使改革的時機、力度、節奏三者有機統一。
(1)加強組織領導
高校教育的價值取向應該與素質教育、經濟與社會效益相結合。高校應成立綜合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牽頭,加強統籌領導、戰略性謀劃,做好綜合改革方案的頂層設計,明確責任分工。編制相應領域的改革方案。
(2)完善工作機制
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明確各項改革任務完成的時間表、路線圖。建立改革的激勵機制,并注意協同推進、分階段推進。利用現代化管理手段支持與保障綜合改革的目標達成,打造面向綜合改革目標的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
(3)形成長效機制
及時總結綜合改革的經驗成效,建立健全成效持續產生的體制機制,固化改革成果;切實保障綜合改革任務的順利推進、實施。建設重點學科,堅持科研反哺教學,探索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人才培養體系,發展交叉學科的人才培養環境,重視教師水平的提高,教學相長。
(4)加大經費投入
要對重點改革任務設專項財政預算,同時優先配備相應的人力、物力等資源,切實保障綜合改革任務的順利推進、實施。建立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和研究生收費資助政策。提高經費使用效率,建立經費使用績效評價制度,提高預算執行效率。
[1]劉寶存.高等教育強國建設與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走向[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2(01).
[2]周建松.關于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基于高職教育的類型特征[J].中國高教研究,2010(11).
[3]楊德廣.淺議高等教育改革的動因、歷程、原則、內容及趨勢[J].大學教育科學,2007(05).
[4]侯懷銀.三十年來的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進展和問題[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8(06).
[5]劉延東.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J].求是,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