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峰
(遼寧地質工程職業學院)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來都是高校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很多學校都開設了專門的心理輔導課程。但是在高校的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重點之一,這不僅與體育這門學科獨有的特點有關,同時也跟許多體育教育者高度的責任心有關。體育這門學科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體質,培養學生的運動機能,同時還能夠良好地塑造學生的內在品質,磨煉學生的意志,另外崇高的體育精神還能夠深深地感染學生,讓學生懂得頑強不息和奮發向上的運動精神。本文筆者從事高校體育教學多年,對于高校體育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作用有著非常深刻的認識。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在本文中重點談一談如何有效地運用體育教學來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過體育的教學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控制能力,包括身體方面和心理方面,在體育運動中學生憑借著身體機能完成各種各樣的技巧和動作,并且隨時感知對手和隊友的動向,調整自身的身體狀態。另外在體育運動中需要學生隨時注意自身以及對手和隊友的心理變化,完成預定的運動目標,這些都毫無疑問對于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大學生的心智已經趨于成熟,與社會的接觸也較多,各種各樣的煩惱也是接踵而至,但是由于社會經驗的欠缺以及生活閱歷的匱乏,使得很多學生不能夠很好地面對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容易滋生負面情緒。然而,在體育教學中,學生通過參與體育運動能夠很好地調節情緒,將一些不良情緒化解,這對于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非常關鍵。
例如體育精神中奮發向上、永不言敗的進取精神是每一位體育愛好者都共同擁有的。同時在體育運動的對抗與競爭中,有隊友之間的合作也有對手之間的比拼,這些都需要學生有著清醒的頭腦和平和的心理,只有尊重對手、相信隊友才能夠取得自己想要的勝利,這對于調節學生的心理,塑造學生良好的內在品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高校的體育教育中,為了有效地促進心理健康教育,首先作為教師應該勇敢地承擔起這個責任來,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以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雙提升為最高教育目標,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日常體育教育完美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體育教育對于學生心理的良好塑造作用。
體育教育的精髓在于體育精神的傳授,而體育精神最佳的傳播途徑就是通過學生對于競技體育的參與。隨著體育事業的發展,各項體育運動已經成為很多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例如很多同學非常熱愛籃球,也經常收看籃球比賽,同時也經常參與這項運動。作為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學生的興趣所在作為教學的切入點,組織開展一些競技比賽,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例如開展籃球比賽,在準備比賽和比賽的過程中,學生會深深地感受到運動精神對于其內在品質的感染和熏陶,通過日常的練習能夠實現比賽中的完美發揮,通過心理的調節以及團隊凝聚力的發揮能夠品嘗到勝利的喜悅,這些都能夠非常良好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消除學生的不良情緒,讓學生懂得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也懂得如何與他人進行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另外,通過競技比賽的參與,學生的意志品質會得到非常有效的培養,讓學生懂得付出與回報之間的正比關系,這對于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極為重要。
在高校的體育教育中,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地發揮體育教育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作用,通過體育教育來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消除學生的不良情緒,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通過體育教育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體育精神,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積極向上的精神。
[1]王一存.探究學校體育如何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現代交際,2015(05).
[2]郭磊.淺談高校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中國市場,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