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興軍
(吉林省通榆縣八面學校)
新形勢下,農村學生厭學現象越來越嚴重,那么,如何解決學生的厭學現象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學生厭學的根本原因是他們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沒有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遠大的理想。所以,要克服學生的厭學現象,首先要從思想教育工作入手,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使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
學生厭學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心,存在自卑心理,對學習缺乏興趣。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厭學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積極學習態度和良好行為,及時予以肯定并正面引導,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讓學生在比較中真正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接受自我。比如:我經常告誡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心中反復默念“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長期通過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會使學生鼓起勇氣逐漸樹立自信心;同時,要不斷地鼓勵學生嘗試獲得成功,因為成功是使學生獲得滿足感,克服自卑心,增強自信心,愿意繼續學習的一種動力。
學生意志品質差也是導致厭學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教師和家長要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學習前輩的堅持不懈、努力拼搏等優良品質,要使學生懂得學習是一項非常艱苦的活動,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和汗水,需要克服人性本身的惰性,要有堅定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體驗戰勝困難后的快樂,這種快樂往往會激勵學生進行新的學習,自覺不斷向前。
學校和教師要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盡量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要動員各方面的力量,關心幫助他們學習日常生活和思想變化,要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班級大家庭的溫暖,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逐步適應學校生活。
轉變學生厭學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因此,教師要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系,互相溝通情況,交換意見。要幫助家長糾正不當的家教方式方法,讓家長懂得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和教育方法,要小進步大表揚。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做知心朋友,共同幫助孩子養成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
總之,農村學生厭學原因是多方面的,解決學生厭學現象,不僅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密切配合,多方努力。要認真分析原因,對癥下藥,要尊重信任學生,了解關愛每一個學生,要從他們的心理需求出發,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解決心理問題,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