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言常
(江蘇省鄭梁梅高級中學)
信息技術課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促進學習知識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培養學生技能、自學能力和綜合素質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課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成為信息技術課的應有內容,廣大教師應積極踐行。
創造性思維在現實中受哪些方面約束?如何更有效地讓創造性思維始終貫穿信息技術課堂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1.教材知識更新慢,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速度。進入信息時代,信息知識與技術的更新可謂是瞬息萬變,實際教學中與此相對應的信息技術教學,跟不上新興事物變化的步伐。
2.理論教學脫離社會實踐。學生文化水平低,對復雜、先進的信息技術理論掌握得并不夠好,理論和實踐相脫節,從而只能機械地記住操作流程,對于原理沒有深刻理解。沒有科學的理論指引,學生不明白其中的原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被約束。
3.教師傳統教學觀念落后。傳統的教學觀念就是只要教會學生課本上的內容就算完成任務了,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老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主體,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優化學習方法,給學生充分質疑和思考的空間。這樣才能培養出有創新意識的人才。
1.教學內容要具有創新意識
在選擇教材上要緊跟學科前沿。選當下最新、最實用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沒有創新意識,何談創新思維的培養。選擇具有時代特征、創新觀念的教學內容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基礎。
2.信息技術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育觀念,理解并運用新的教育觀。在教學中進行創新思維的培養,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師應該認識到,教育不僅是訓練和灌輸知識的工具,還是開拓學生思維的手段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場所。教師作為信息技術教學的指導者、組織和參與者。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
3.信息技術教師要有創新精神,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創新教學方面教師處于主導地位。現代知識,尤其是信息技術知識的更新,可謂是日新月異,讓人目不暇接。即使今天最流行的東西,明天也可能被淘汰。創新思維的培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素質。所以,教師應具有“生命不息,學習不止”的創新精神和學習習慣。
4.構建良好的創新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創設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認識知識,體驗和理解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技術的力量。在和諧的氛圍和愉悅的情緒中,學生的創新空間才能得到開拓,創新思維才能夠得到充分調動。
另外還包括創造能力所必需的心理氛圍的建設。教師應鼓勵學生要敢于面對挑戰并戰勝困難,愿意去主動解決成長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并相信自己有戰勝困難的能力和方法,從而培養學生遇到困難時能夠勇于探索、敢于嘗試、大膽創新的意志。
5.激發學習興趣,勾起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從而培養創造性思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探索知識、進行創新的力量源泉,興趣可以使學生產生探索欲望并導致創新意識的萌發。學生只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習才會有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因此,興趣又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采用多種方法激發興趣。如:(1)采用“任務驅動”法。(2)誘導和啟發式教學,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3)及時、恰當的鼓勵,延遲與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4)利用技能競賽來強化興趣、能力的培養。(5)增設課外知識。(6)做實驗等。
6.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和多媒體教學手段,保障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不能總是死板地教授內容,要挖掘教材中的創造性要素,綜合運用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圖文并茂的特點,將抽象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將枯燥的內容趣味化、生動化,巧妙地創設逼真的、富有吸引力且新異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地教學,可以使學生充分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提高信息技術水平,加強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如:播放音樂視頻、展示圖片等。
7.訓練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創新能力。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指根據信息,從不同角度、方向思考問題,多方面尋求多樣性答案的思維形式。教學中就是通過教材中能一題多解、一法多用、一題多變的教學內容來引導學生的思考朝著多種方向擴散,提出各種設想、多種解答。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有利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8.培養創造性思維,自主創造,就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指導其充分聯系實際。聯系實際指鼓勵、指導學生靈活地運用信息技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可進行自由辯論,組織開展競賽,互相啟發思路,交流方法,實現培養創新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機統一,如:解決生活中、學習上的實際問題等。
總之,我們國家要向創造型強國轉化,必須依靠創新型人才,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要依靠教育來實現。作為教師,對于信息技術課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的教學方法還要進行不斷地探索實踐,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