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新花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沙灣縣第一中學)
“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必修一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的第四節第二課時的內容,主要介紹了光合作用發現過程中的幾個經典實驗,對于這部分內容,許多老師往往在上課時一帶而過,并未加以重視。 事實上,光合作用探究過程中的經典實驗,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研究方法的好素材,為后面眾多的實驗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也為講述光合作用的原理、過程做好知識鋪墊。 因此,“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這部分內容相當重要,不容忽視。
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光合作用所需原料、條件等基礎知識,而且生活實踐中也對光合作用有所了解。 但是,對于光合作用的發現歷史卻很陌生。高中學生雖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認知和分析能力,對事物的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但還很不完善,尤其是對于“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了解不多且不成系統。因此,對事物的探索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創設學生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指導和知識鋪墊。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采用以探究式教學為主,結合問題、討論、比較、歸納多種教學方法,并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再現科學發現過程,并進行分析、討論、歸納和總結。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設置了“預習檢查—課題引入—課題展開—課堂小結—當堂檢測”五個緊密聯系的環節。
教師在授課前,認真研讀教材,依據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及學生的能力設計適合本班學生特點的導學案, 提前下發至每位學生手中, 針對本節內容提煉出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得出的能夠消化的基礎知識,結合重難點內容為主導思想的練習題的滲透,加深學生對于重難點知識的掌控。課堂采取導學案教學形式,提倡學生預習在先,教師教授在后,少講精講是導學案的精髓所在。
多媒體展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圖片, 將學生的思維引入初中時學過的光合作用,引導學生寫出光合作用的方程式,由方程式如何得出,進而引入光合作用的發展史。
將學生分成若干組,以光合作用反應式為基礎,教師舉例提出得出方程式的有關條件(如怎樣證明光合作用需要水等),學生模仿寫出自己組的問題,并在黑板上進行展示,教師將這些問題進行歸納,將相同問題合并,總結出本節課所要探究的問題。 讓每個小組選出自己組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討論、 設計實驗并且敘述自己組的設計, 教師利用視頻動畫演示,讓學生對過程有直觀感性的認識,同時教師和其他學生及時進行補充說明,使每個實驗都嚴謹完整。采取探究性教學法可以讓學生運用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實踐活動。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注重學生的參與,要求學生必須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它需要學生的設計、策劃,體現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通過師生共同總結并同步板書, 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總反應式中的各個部分;通過實驗設計,及時加深鞏固本節課所學習、涉及的實驗原理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精神。
當堂檢測是檢測學生一堂課的學習效果, 是一堂課必不可少的成分。 因此,我分層次設置了基礎鞏固題和能力提升題,依據學生的能力讓他們完成并掌握自己能力范圍內的試題, 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以上是我對光合作用探究歷程教法的一些想法, 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以后教學中不斷總結改進。
韋仕發.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J].生物學教學,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