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英國史專題一直是江蘇省高考考查的重點問題, 單就主觀題看,所占比例極高。 2011 年江蘇卷第23 題,考查英國工業革命、1688 年光榮革命、《權利法案》、1832 年英國議會改革等考點,是對英國史專題的綜合考查。 2012 年江蘇卷第23 題,考查英國福利政策。 2014 年江蘇卷第23 題,考查英國現代化過程中,以圈地運動為發端的農業變革與工業革命存在的密切關系。 由此提醒我們把握英國史專題的復習策略非常關鍵。
由于英國史中的一些概念并不為學生所熟悉, 因此在復習時應該加強對基本概念的解析,同時應該注意依托教材,對教材中提及的概念要讓學生充分掌握, 對于教材中未涉及的概念則應選擇與教材內容關系最密切的解釋。
在經濟史中首先應該理解“工業革命”,可采用依托教材的方法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整合后的內容為“18 世紀60 年代,珍妮紡紗機的出現引發了紡織業一系列的發明創造。 后來,在冶金、采煤等其他行業,也出現發明和使用機器的高潮,機器生產開始取代手工勞動,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工業生產出現了革命性的變化。這個歷史進程被稱為“工業革命”,又稱“第一次工業革命”。學生從中可以記住工業革命的時間、 最早變革的行業、 工業革命的特點等,從而加深對“工業革命”概念的理解。
在對英國發生工業革命條件的探析中, 要注意區分資本原始積累與資本積累兩個概念的差異。 資本原始積累是指以暴力強迫勞動者同生產資料分離,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起點,手段是強盜式的直接掠奪。 而資本積累是指通過剝削雇傭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積累資本,發生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過程中,手段具有間接性和隱蔽性。 英國發生工業革命的條件強調的是殖民擴張和掠奪提供的資本原始積累。
在工業化進程中, 英國奉行自由主義經濟政策。 1776 年,亞當·斯密出版了《國富論》,指出經濟活動里的個體在“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下,會最終促進社會資源的高效配置,由此創立了自由主義經濟理論。 1852 年,英國議會發表原則聲明,稱自由貿易是英國的國策。為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可再繼續補充史實進行解析。 例如,英國對內進行法制化建設,廢除阻礙經濟發展的一系列舊法令,維護資本主義自由貿易、自由競爭、自由生產的原則,如1846 年廢除《谷物法》、1849 年廢除《航海條例》等。 對外則推行“炮艦政策”,以海軍力量控制海洋,強制推行自由貿易,迫使全世界為英國商品打開門戶。
在政治史中, 要注意厘清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與光榮革命兩個革命的關系。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于1640 年,查理一世為了籌措軍費,遭到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議員的抵制,他們要求進一步限制王權,給予發展工商業的自由,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拉開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最終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反攻倒算,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非常不滿,1688 年,議會邀請瑪麗和其丈夫威廉承襲英國王位,共同統治英國,詹姆士二世逃往法國,這次不流血的政變稱為“光榮革命”,也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
對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解析,要做到深入淺出。強調資產階級代議制是一種民主制度,其理論來源于啟蒙運動的民主思潮,資產階級代議制的核心是經選舉產生的代表組成議會。 英國實行的君主立憲制是資產階級代議制的一種形式。
從近幾年高考試題來看,對英國史的考查注重對政治方面、經濟方面的綜合考查,目前暫未將英國科學發展歷程融入政治方面、經濟方面考查,但卻值得研究和引起注意。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政治保證, 牛頓經典力學的創立使人們不但能預測行星的運動軌道、潮汐的漲退,而且可以更有規律性地設計和制造改良客觀世界的工具, 為工業革命提供了物理學理論和指導。 瓦特的改良蒸汽機正是借助了以牛頓為代表的近代科學而發明成功,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這足以證明英國科技發展推動了工業革命的進行。反之,工業革命的進行又推動英國民主制不斷完善,如英國1832 年議會改革,新興資產階級獲得更多的議席和權利。同時,工業革命的進行也促進了科技的發展。 如1831 年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1859 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等。 由于英國這段歷史中政治、經濟、科技之間的多頭關系較復雜, 在復習時可以通過典型例題使學生掌握三者之間的關系。
例題1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后,教會強烈不滿,他們組織信徒出版刊物,不斷集會大造聲勢,叫囂“打倒進化論”“拯救心靈”“粉碎達爾文”。 但是,進化論最終成為19 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之一。由此說明達爾文進化論 (B)
①實際上否定了上帝造人說
②促進了歐洲思想解放
③適應了資產階級的要求
④推動了歐洲宗教改革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題2
在工業化時代, 世界領導國必須是擁有海上霸權的國家……19 世紀的世界領導國是英國, 在英國達到鼎盛時期的1860 年前后,其現代化工業的生產能力,相當于世界的40%~50%,或歐洲的55%~60%。 英國始終保持著相當于它國海軍兩倍以上的海軍。 大英帝國號稱日不落帝國,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1)英國崛起的諸多因素中,關鍵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創新與經濟領域的變革,請指出其表現形式及實現途徑。
政治: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通過光榮革命(或《權利法案》)實現。
經濟: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通過工業革命實現。
(2)英國的崛起除政治、經濟原因外,還有文化因素。請舉出英國兩例影響世界發展的重大科學理論和技術發明。
牛頓力學(經典力學)的創立,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論,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瓦特改良蒸汽機,史蒂芬遜發明火車機車等。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確立代議制的國家, 是世界上最早的工業國,對世界由專制轉向民主、由農業文明轉向工業文明、對世界市場的形成和全球化進程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英國漸進式的現代化模式、對待傳統與創新方面的成功經驗,對中國現代化發展具有十分有益的借鑒作用。因此,復習英國史要注意對其特點的歸納。
可讓學生以教材中的史實作為基礎, 如光榮革命、 議會改革等,也可補充資料,進行歸納,做到論從史出。
例如可補充材料,在英國工人運動的發展過程中,除1832 年改革和憲章運動曾回蕩過工人階級試圖進行革命的雄壯吶喊外,其余基本上均是在致力于溫和地推進社會的改良。也就是說,表現在工人運動的理論指導上, 進行點滴的社會改良而不是革命的理論學說一直貫穿始終。在這種理論學說的支配決定下,工人運動表現為如下特征:在斗爭目標上,經濟主義占據主導地位,關注于實際的經濟利益;在斗爭方式上,著力于合法斗爭,即漸進的非暴力的斗爭。
——李宏圖《英國工業資產階級與社會政治現代化模式》
從英國政治民主化進程來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和平、漸進、緩慢、不徹底,既有變革又保留傳統。從光榮革命開始,英國便走上了和平漸進變革的模式,此后三百多年一直沿用。這種模式避免了暴力沖突和流血犧牲,為英國發展創造了一個穩定的環境。 同時,這種模式也帶來了英國民主的不徹底, 英國的工人階級和婦女一直為爭取選舉權而斗爭,其獲得選舉權的時間比資產階級要晚的多。但是英國的現代化模式無疑是一種成功的模式。 因此英國被稱為“原生型”或“自發型”的現代化國家,這種情況在世界上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