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清 權 婷 陳 婷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理工系)
在高校數學教育中,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永遠是放在首位的問題。不僅如此,在數學教學中還必須關注其他方面出現的問題。想要正確定位數學教育,就要從數學的演變過程中找出數學發展的動態與方向,以社會所需要的數學形式為出發點,從數學整體發展脈絡中定位出適合當前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數學教育。除此之外,高校數學教育不僅要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去定位,還要從人才培養以及各個專業的發展方面去定位,只有正確地看待數學教育,通過科學觀來培養學生認識數學、學習數學,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夠有效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和解決數學教學當中的問題。
數學教育既是自身體系的發展與傳承,同時也影響了其他學科的發展與產生。因此,若想提高數學教育質量,就要正確地認識數學教育的價值以及在數學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
首先,數學教育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學者,無論是不是數學專業,他們都為數學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不僅如此,數學為人們的生活與工作都提供了重要的幫助,只要受過數學教育,無論數學成績是否優秀,都會在工作與生活中不同程度地通過數學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同時也會不自覺地將數學意識和知識進行推廣。因此,這正是數學不斷發展的最好載體與方式,人們在不斷推廣數學意識的過程中也同時增強了自身應用數學的能力,使數學成為一種文化。
其次,數學教育的內容、形式、方法以及目的決定了數學將來的發展與作用。也就是說,在高校數學教育中,如何對數學進行教學主導著數學將來的發展與應用。但目前在高校數學教學中,除了要研究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外,比較重要的課題則是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培養學生認識越來越多的抽象內容,如何更好地使每個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數學并靈活地運用數學。通過總結,發現當前高校數學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第一,高校數學教育逐漸變成為適應當前的教學需要而進行教學,特別是當前的數學理念和思維方式都是經過后人不斷總結和歸納所得出的結論,在教學時學生只需要死記硬背就能夠完成學習任務。這與當前時代的發展與變革極為不符,對于抽象的演示推理和邏輯思維方法與當前人類的認知習慣程序相逆,不符合社會實踐所需要的數學理念。
第二,在高校數學教育中,很多教師總是習慣性地將數學知識與理念當作一成不變的內容來進行講解,在教學中過分強調要牢記公式、概念、公理等,似乎只要記住了公式與概念就能夠解決一切數學難題。特別是將解題技巧作為牢記的內容,這種機械式教學法很容易誤導學生,使學生認為數學是一成不變的知識,這樣不但違背了數學教育的最初目的,也把數學價值片面化,同時在強調對待數學嚴謹、科學的態度時,又約束著學生不能大膽創新,這反而違背了數學鼓勵創新的精神。
第三,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盲目地進行數學教學,以傳播知識為主,忽略了與學生進行情感聯系,沒有與學生交流過關于數學方面的情感,導致很多學生由于對數學認識不深,認為數學科目難以理解,從而對數學產生厭煩感。
首先,高校數學教育定位必須多元化,在充分滿足大眾教育各個專業對數學需求的基礎上,適度地與各個專業所需內容進行整合,這樣不僅能夠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同時也能夠達到以實踐為目的的教學手段。
其次,高校數學教育定位體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受到周圍環境、條件、教材以及人的變化而變化,因此高校數學教育定位必須以適應社會發展為前提而進行相關調整。目前,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數學”人才應該是具有運用“數學”能力的人才,在學校中學生是一切認知的主體,是承載一切知識的主體,而教師則是推動主體發展的引路者。所以教師的綜合素質以及教學能力決定了主體的發展,只有教師對“數學”有足夠的熱情和精神,才能在課堂中將這種精神傳播給學生,所以教師要提高自身教學素養,從心理技術、多媒體技術以及實驗技術等多方面進行教學創新,并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教學,引領學生自主完成對數學的認知過程,在心里構建出數學模型,從而正確地理解數學、運用數學。
[1]許洋,辛永訓,劉倩.開展校企合作辦學創新應用數學人才培養模式[J].價值工程,2014(01).
[2]石成.淺析信息時代下的應用數學[J].電子測試,2013(08).
[3]趙坤,姜春艷.淺談如何加強高校數學素質教育[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4).
[4]曾愛國.在高校數學教育中如何體現人本觀念[J].大家,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