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杰生
(福建省南靖縣龍山中心小學)
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它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農村學校由于缺少教學設備,學生基礎知識薄弱。所以,作為農村學校的教師就應該立足這一實際,利用農村的廣闊天地,依附于農村的優越性,揚長避短,針對實際去開辟一條有利于培養農村學生寫作能力的作文之路。下面淺談本人在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實踐中的感受。
文章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陀^事物作用于人腦,會產生深刻的印象,學生對以思維為支柱的現實生活進行想象加工,用語言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就要求學生作文時必須具備觀察力、思維想象力、表達力。這三種能力在文章中同時存在,缺一不可。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就是教師的教學目標所在,也是藝術所在。
農村學生做過稻田插秧、田間除草、農地種菜、喂雞放牛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們也常到田間河畔去觀看藍天碧水、朝霞夕陽、麥田老農等場面,參加游泳、跳繩等課余活動……如何引導學生觀察、注意這些生活,細心體會勞動的樂趣呢?我認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寫好文章的基礎。第一步,讓學生觀察靜物。如,樹木花草、教室、學校,要求學生抓住觀察的順序和重點,如,寫《我的學?!窌r,可引導學生以某一固定點(教學樓)為中心,按方位順序,有重點地觀察,一件一件說清楚。如,“我的學校在一座大山腳下,綠樹環繞著校園,一座18間教室的教學樓聳立在校園中間。教學樓前是一個橢圓形的大操場,操場上立著一根醒目的旗桿,直向天空,五星紅旗在天空中迎風飄揚;教學樓后面……”這樣經過幾次訓練,學生就會有目的性地掌握靜物觀察的順序和重點。第二步,讓學生觀察動態變化。如,顏色、大小、形狀的發展變化。如,寫《深秋》時,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察樹木、天氣的變化,然后寫在本子上:“一陣冷風吹來,樹葉沙沙直響,幾片樹葉飄飄悠悠掉下地來。再往地上一看,啊!昨天剛掃的校園路上,今天又飄落了許多樹葉……”或者再指導學生把它與其他樹進行對比?!啊挥行@中的松樹、柏樹不怕寒冷,還那么綠,屹立在嚴寒之中……”這樣學生便初步掌握了動態物的觀察法,做到了有重點、有目的、有順序地觀察。最后一步,讓學生觀察人物的外貌、動作。在觀察人物的外貌時,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特征,選班上一位有明顯特征的學生當模特,讓學生仔細觀察后進行描寫,然后念給學生聽,進行評價,看誰寫得好?;蛘咦霾轮i活動,讓學生自己選擇校內一名教師或班上一名學生進行具體描繪,寫好之后上臺念,讓其他學生猜他寫的是誰。在寫人物動作時,也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動作,按一定順序寫,選用恰當的動詞。如讓學生仔細觀察教師在黑板上寫字的動作,或者觀察人割草、煮飯等動作再進行描寫。
學生有了觀察材料,僅僅是表象的認識,還要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精心構思,通過思維過程的藝術加工和處理,使之具有典型性、生動性,寓情于景,觸景生情。農村的學生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受大自然的熏陶,其生活是多彩的,由此會引起許多美的聯想:看到含苞欲放的花朵想到祖國懷抱中成長的少年兒童;看到工人培育樹苗想到教師培育人才;看到風吹橘樹搖曳,想到海上波濤洶涌;聽到春天早晨的鳥鳴聲、微風吹拂聲,想到一首美妙動聽的晨曲;看到校園中迎風招展的紅旗,心中肅然起敬,它是千百萬革命先烈用鮮血染成的,它激勵著我們為祖國而努力學習。培養學生想象力是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不可缺的一環,在農村進行想象訓練時,可帶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聽各種鳥鳴聲或者講美妙動聽的故事,不講出結尾,而是引導學生想象。
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是作文教學的歸宿,學生的語言表達與書面語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思維清晰,有足夠的詞匯及句式并能恰當地運用,表達才會流暢、生動。表達能力的訓練可通過課堂上的提問、朗讀、背誦、復述等方式進行,還可以讓學生讀課外讀物,摘抄優美詞句篇章,積累詞匯等。農村學生常常用方言代替普通話,為避免這一點,可以開展講標準普通話比賽、普通話知識競賽。平時要求學生用普通話對話,舉辦故事會、辯論會等。引導學生觀察捕捉特點,攝入信息,這樣學生的感知活動材料積累得越多,說的欲望就越強烈。
命題、指導、批改、講評是作文教學的四步驟。命題,要考慮到學生已經經歷過這種觀察活動,具有深刻的印象。指導,是以學生想象力為核心的指導。批改,是看學生能否把這些活動現象表達出來。最后,教師要把學生在以上三步驟中做得不夠或有特長的地方在講評中指點出來。按作文課的步驟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
趙春梅.農村小學生作文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才智,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