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周芳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學)
課改下如何構建“以學為中心”的小學數學課堂
全周芳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學)
“以學為中心”是小學數學課改的基本理念,目的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給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以確保學生在高效的數學課堂中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
小學數學;以學為中心;高效課堂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然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三種學習方式都是建立在以學為中心的基礎之上的,都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進而為高效數學課堂的實現以及學生的健全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從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構建“以學為中心”的小學數學課堂進行概述,以期能夠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教師的教學思想觀念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行為,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數學教師要摒棄以往“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思想,要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給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以確保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那么,我們應該做好哪些方面的轉變工作呢?首先,轉變課堂地位,要將教師轉變為合作者、監督者,確保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其次,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眾所周知,在以往的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傳授給學生更多的數學知識,我們一直采取的是簡單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導致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嚴重不利于學生的健全發展。
教學方法是決定“以學為中心”的數學課堂的關鍵因素,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以促使學生能夠積極、自主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本文以表演情境的創設以及自主探究模式的應用進行概述,以期能夠為高質量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好基礎性工作。
1.表演情境的創設
表演情境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目的是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加強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結合教材內容,組織有效的表演情境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教學“運算定律”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的情境:一日圖書館阿姨請小明去幫忙分書,新收到捐贈的圖書是350冊,全年級共有14個班級,阿姨請小明幫忙算一下每個班級平均能夠收到多少冊的圖書,假設你是小明,你應該怎么計算?引導學生思考上述情境,并假設自己是小明走進情境當中,這樣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促使學生主動去思考,這對構建以學為中心的數學課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自主探究的實施
自主探究是發揮學生主動性,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形式,所以,教師要結合教材,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究,這樣不僅有助于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而且對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有著重要作用。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也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在授課時,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1)你認識幾種三角形?(2)每種三角形都有什么特點?(3)你是按照什么原則對三角形進行區分的?(4)如果按角進行分類,可以有幾種類型的三角形?(5)如果按邊進行分類,可以分成幾種類型?……組織學生從自己已有的經驗出發,思考上述問題,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還有助于學科價值得以最大化地實現。
良好的課堂環境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參與度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構建“以學為中心”的數學課堂中,我們可以借助多元化的評價來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而使學生以積極的學習心態、飽滿的學習信心自主地走進數學課堂,以確保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重拾學習的信心,進而為學生的健全發展做好前提工作。
總之,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確保學生在高效課堂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大幅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席汝梅.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S1).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