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紅
(甘肅省清水縣東關小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學會創新,盡可能多地開展一些實踐活動,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本文將通過具體事例對如何開展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出幾點建議。
教師只有通過把教學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自主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小學三年級人教版數學課程“認識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及其周長和面積”時,教師可以帶學生到一些標志性的建筑去參觀,讓學生分組親自動手去測量、計算,并規定時間,讓組與組之間進行比賽,這樣會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只是扮演引導者和指路人的角色,關鍵還是要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和要求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這也符合新課程改革中教學大綱的要求。例如,在一次小學數學課堂上,一位學生在教師的積極鼓勵下,大膽地提出如何才能使“植樹問題”這一個比較深奧的知識點被學生所掌握,得到了教師的肯定,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小學數學課程能夠帶給他們生活中的幫助,探究知識的實用價值,例如,在學習“重量單位克和千克”和“認識時、分、秒”等內容時,就有很高的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價值,可讓學生親自到市場上買東西,認識鐘表上的時間等實踐活動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并有效地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在重視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做好以下四點:緊扣現實生活、體現學生主體、注重能力培養、重視探究價值,這樣才能逐步改變以往只注重傳授書本知識,而忽視培養實踐能力的教學模式,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王翠蘭.怎樣上好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04).
[2]滕武軍.析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開展[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