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英軍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郭家堡中學)
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的接受能力存在較大的差別。實施數學個性化教學是認可學生在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方面的差異性,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數學的個性化教學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數學個性化教學根據學生的差異性,發展學生的良好個性,明確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根據學生的具體狀況進行數學教導。六年級數學正是小學總復習階段,在兩極分化的情況下進行適當的個性化教學,能夠讓學生正視自己存在的問題,彌補知識空缺。心理分析表明,落后的學生存在較大的自卑感,導致對數學學習懶散。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正確對待差別性,增強學生自信心。
六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況不同,數學個性化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下,根據自己對數學的興趣所在,積極地參與課堂提問和問題的解答。通過不斷地訓練與完善,采取正確的數學學習方式,親身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感悟數學的邏輯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對數學的認知水平存在客觀差異,主要表現在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掌握度以及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實施個性化數學教學,首先要深入了解學生,從平時的課堂積極性、作業情況、數學成績和學生對數學興趣、不足之處。尊重和正確認識學生的差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構建獨特的學習方式和深刻思維。同時,數學學習是思維漸變的過程,它的嚴密性與邏輯性要求學生發散思維,積極思考。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發展數學個性,允許學生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見解。如,老師在講授“看圖找關系”這一節內容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在大熒幕上顯示多組圖片,讓學生去尋找這些圖與圖之間的關系,有的學生看到圖片都是由直線和曲線組成的,有的學生看到圖例都是對稱的,有的學生看到的是平面圖形……這正是體現思維的差異性。正因為數學學習中存在多樣化差異,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正確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從而耐心解答,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并耐心解釋,同時鼓勵學生奇思妙想,形成自己獨特的發現問題的思維模式。
個性化的作業是根據不同層次認知能力的學生而設計的,作業是課堂效率的一種反饋,既能讓學生鞏固和復習數學知識,又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六年級數學分塊性較強,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能力不同,在新的理念下個性化的作業針對性強,內容豐富有趣,能夠有效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主動探索和思考。如,在學習“自行車里的數學”這一探究性小節內容時,老師可以將探究型教學活動搬到課堂上來訓練,給學生展示一段“自行車與變速自行車”的行走動畫,在動畫播放結束時直接轉換為兩類車子分解為只有車輪的動畫內容,提出“兩種自行車,各蹬一圈走多遠”的問題,然后帶領學生運用所學的圓、比例等知識解決問題,探索出最后的數學答案。另外,老師也可以開展一些諸如比賽一題多解算法、倍數接龍的趣味性教學活動,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自主學習是現代教學的方式之一,學生除了正常的上課時間,還有大量的課余時間。六年級數學教學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學生除了課上認真聽講,課后還要加強復習,不斷地探索,加深理解。數學的學習是一個靈活能動的思維過程,這種特性要求學生具有獨立自主性和豐富的創造力。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對數學的內在需求和個性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學會發覺自己對數學的興趣,懂得怎么學,自主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確立學習目標。六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是從外部活動轉化為內在思維,教師應該加強直觀操作,指導學生學會抽象概括思維。
總之,新課標的改革下,六年級數學個性化教學是伴隨著學生的數學綜合學習能力不斷發展的。應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數學學習狀況,有選擇性地進行調整學習進程,支配學習資源。通過自己不斷地學習,查漏補缺,與老師、同學互相交流。實施數學個性化教學,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親身體會,達到共同提高的教學目標。
[1]吳正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鄭杰斌.有效掌握教學的策略[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沈龍明,呂菊芬.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實用課堂教學藝術[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