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純純(成都體育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自我國首次參加奧運會,再到2008年首次舉辦奧運會,我國人民的運動熱情日益高增,舞蹈房、健身房以及各大小乒乓球協會、羽毛球協會等如同雨后春筍出現。人們可以選擇的運動項目繁多,僅舞蹈就有國標、肚皮舞、街舞、爵士舞以及后起之秀廣場舞等,球類運動有羽毛球、乒乓球、棒球、高爾夫、臺球、排球、籃球等,跑步健身有酷跑、田徑、馬拉松,功夫類運動包括跆拳道、截拳道、柔道、太極拳、散打等。在如此繁多的運動中,太極拳即是我國傳統運動項目,又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隨著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太極運動被大力推廣,如今街頭巷尾均有練習太極拳(太極劍)的身影。太極運動在我國全民運動背景下發揮其重要價值,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太極拳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漢族一種傳統拳法,將我國儒家思想、道家哲學中的陰陽辯證理念作為拳法核心思想,融技藝對抗、強生健體、怡情養性等為一體,太極拳法將易學中陰陽五行變化規律,中醫的經絡學,古代的吐納術和引導術等多種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地運用,從而具有剛柔并濟、輕靈緩慢、內外雙修的特點。太極拳已經有400多年歷史,1949年被國家體委改編成用于體育賽事、表演及體操的一種運動,改革開放之后將部分太極拳全還原本真面貌,之后又劃分成競賽用太極拳、體操用太極拳及太極推手。傳統太極拳分為多個門派,包括孫氏、吳氏、楊氏、陳氏等,各派別取長補短,各有特色,如百花齊放。當前的太極拳形成于近代,流派多,擁有廣泛群眾基礎,成為我國武術拳中極具生命力的一支。而現在常見到的太極劍實乃太極拳中的一部分,融合了劍術和拳法兩種風格。太極劍是太極運動中的一種短兵器,應用時表現出綿綿不斷、輕靈柔和、重意境而輕力度的特點,但同時又表現劍法的瀟灑和優美,是神形兼備,修煉身性的運動。
一國興衰、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無不與人類相關,人的素養決定了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常言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由此可見身體素質對個人未來,乃至社會未來的影響之大,人的科學文化及思想道德素養均以身體素質做基礎,若將社會文化比作上層建筑,那么全民身體素質則是地基。當今全民健身的熱潮無疑為社會及人類進步提供了必要條件。太極運動作為我國獨有的傳統運動項目,將美學、醫學、哲學融合,在練習方法、運動方式、核心思想上有著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色彩,容易被各年齡段群眾接受和喜愛。尤其是太極拳中的“和諧為本”、“天人合一”、“陰陽平衡”思想均體現了人的重要性,符合當前以人為本的社會背景。太極運動多以集體形式進行,人們通過該運動更易縮短彼此距離,切磋技藝時也能增進感情,是人與人之間信任的橋梁,個人通過集體太極運動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將“和諧為本”理念進行傳播,使人與人、團體與團體間處于和諧狀態,對構建和諧社會有重要意義。
武術者皆知“太極天天走,活到九十九”的諺語。太極運動發展至今已是一種具有醫療色彩的體育項目,在練習時需要將呼吸、動作、意念相合,動作柔緩流暢,以氣運身,用意行氣,開合轉換,達到內外合一的境界,這種運動方式對人的消化系統、筋骨脈絡、免疫系統、循環系統及呼吸系統等均有益,能調節身體狀態,養身修性。長久堅持聯系,能疏通經絡,養陰生津,協調陰陽,延年益壽,同時能提高反應力、判斷力、記憶力。目前常被應用在醫院康復治療中,能有效促進康復之效,尤其適合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太極運動多是眾人參與,可以使性格消極者通過交流變得豁達,使性格浮躁者通過練習變得沉穩,持之以恒的練習也是對人的意志力的鍛煉,常年累月堅持聯系太極拳的人往往具備良好的耐心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在歐美文化、日韓文化的猛烈沖擊下,時下年輕人多有喜歡學習外來文化的傾向,雖然這種學習有利于我國文化多元化發展,但也對我國傳統文化造成不小沖擊。太極拳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全民健身中擁有廣泛群眾基礎,從而將“和諧為本”、“陰陽相濟”、“內外兼修”等我國傳統思想精髓發揚光大,在發展我國傳統文化上發揮重要影響。隨著中國熱在國外傳播,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一陣漢語風,不少外國友人前來中國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武術、戲曲、書法、歌舞成為最受外國人歡迎的文化項目,太極拳作為我國經典傳統運動,深得外國人喜愛,從而利于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發展。在經濟上,太極運動競賽、表演、交流會等活動的開展,必定迎來不少中外游客觀看,從而帶動當地貿易、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
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較快,人口結構正由成年型向老年型過度。據調查,城鎮及鄉村居民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比重約為11.9%,平均年齡約為30.45歲。老年人群規模的擴大是我國目前人口一個突出問題,需要加強醫保、社保建設,同時要努力發展體育健身事業,提高全民素質。應時代要求,太極運動成為一種娛樂、健身、養性、表演、競賽等合為一體的運動,尤其適合中老年人,因此太極運動將來的發展空間非常開闊,擁有大規模人群基礎,使其地位更上一層樓,成為街頭巷里隨處可見的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我國體育及文化領域有其他運動無法匹及的地位。
正確的聯系太極推手、太極劍法等太極運動的人群都能領悟其思想精髓,感受其健身養性的獨特功效。與晨跑、騎車、廣場舞等老年人適合的運動相比,太極拳不是單純的運動,更是思想的陶冶,將儒、道家優良思想融入其中,使人通過練習感受“天人合一”、“內外兼修”的境界。此外。太極運動更是治療性運動,能使練習者學會自我調整心態,更能改善記憶力和心臟功能。據新疆石河子市的一項調查,約75%的練習太極拳的中老年人認為太極拳的確能顯著改善睡眠質量,調節精神狀態,且不會過度運動。太極運動陰陽相濟,動作輕柔,能通經活絡,與羽毛球、晨跑、散打等運動相比,不會出現傷筋動骨,安全系數高,老少皆宜。綜上所述,太極拳在眾多健身項目中有獨特的優勢,是其他健身項目不能取代的。
太極運動是我國傳統文化結晶,體現了道家思想精髓,是我國文化及健身瑰寶。其廣大的群眾基礎和獨特的健身優勢使其在我國文化及運動項目中有較高地位。太極運動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有利于發揚我國傳統文化,有利于發展社會經濟并提高全國人民素質,對全民健身有推波助瀾作用,其獨特的價值使我們有義務和責任將其廣泛傳播,使其更好地服務社會。
[1]欒秀群,柏松.太極柔力球的文化特征及健身價值[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15(05).
[2]楊卓.太極健身球運動對中老年人下肢骨密度和骨代謝指標的影響[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08(11).
[3]楊景元,能建坤,牛拴海,鄭媛.太極健身引入健身氣功的可行性探討[J].搏擊(武術科學),2011,01(11).
[4]張丹生.市場經濟下城市運動的發展前景與推廣——以商洛市健身太極發展為例[J].價值工程,2012,10(12).
[5]王如鎮,文燁.太極拳產業分類的理論探討[J].搏擊(武術科學),201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