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譽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100083)
工業化轉驅的監測資料證實,不同受效方向厚層動用差異較大,表現為以下特征:主力方向厚層得到有效動用,但10m以上厚層下部動用差;非主力方向厚層下部僅為熱水波及或未波及;當有一定地層傾角時,剩余油主要在井組下傾部位。根據壓力與飽和溫度關系,當油藏壓力為2-3MPa時,相應飽和蒸汽溫度應在212-234℃,才能為蒸汽狀態,據此結合井溫剖面,確定出蒸汽波及范圍;同時,根據原油粘溫曲線,當溫度達到90℃時,地下原油粘度低于50mPa.s,地下原油容易流動,因此確定熱水溫度為90℃,根據蒸汽溫度和熱水溫度,就可以明確蒸汽和熱水動用狀況。通過分析33口溫度觀察井,13口壓力觀察井資料,在蒸汽主力波及方向,蒸汽+熱水縱向波及程度70%-85%,其中蒸汽為30%-40%,非蒸汽主力波及方向,主要為熱水波及,熱水縱向波及程度70%-80%。研究表明10m以上厚層下部動用較差,僅為熱水驅替或未驅替,當有一定地層傾角時,剩余油主要在井組下傾部位,厚層油層井組下傾方向含油飽和度較高一般在50-55%,平均可達52%。
水平井開發效果評價,直井+水平井組合蒸汽驅切實可行。水平井開發可以動用直井汽驅難動用儲量,提高最終采收率;同時改變液流方向,提高蒸汽波及體積。
在斷裂研究的基礎上,按照水平井部署需求,在水平井部署區開展微構造研究,尤其是斷層附近部署區,受斷層牽引作用的影響,局部地層傾角變化較大。過水平段地震剖面反射軸連續性分析確定砂體發育的連續性,在厚層底部部署水平井。垂直水平段方向,以完鉆井為依據繪制油藏剖面,確定水平井段油層發育情況,精細設計水平井距厚層底部距離。斷層附近構造復雜區域部署水平井時,通過部署導眼井進一步落實目的層地層產狀及油層發育情況,優化軌跡設計。構造復雜區通過增加控制點提高油層鉆遇率。
3.1 吞吐階段部署水平井開發效果評價
吞吐階段部署水平井,其生產效果受油藏壓力影響較大,油藏壓力越高初期生產效果就越好,平1井投產時對應油藏壓力為5.2MPa,第一周期產油為4700t,平3井投產初期油藏壓力為4MPa,第一周期產油為2500t。從水平井動態生產變化來看,初期周期產量較高,但是產量遞減較快,平3井第二周期產油量由第1周期的2500t下降到1000t,后幾周期產量基本平穩。
3.2 汽驅階段部署水平井開發效果評價
汽驅階段部署水平井齊40-H5井部署在大傾角井組的厚層下部,主要目的是輔助周圍鄰井生產,提高厚層下部的汽驅動用程度。該井于2010年9月投產,投產初期5個月內,日產油4t/d左右,且與水平井中部的直井齊40-19-291井具有一定的井間干擾,效果不理想。通過分析認為上、下傾方向井組注汽速度高,造成蒸汽在水平井部署區域上部方向突進過快,影響了蒸汽向下部水平井部位的波及。
2011年和2012年共部署了5口水平井。按照弱勢方向部署水平井的開發理念,水平井位置主要臨近斷層,分布在沒有油井控制區域和井組下傾弱勢方向,通過對部署區的地質條件細致分析;并結合對部署區開發動態的深入研究,明確水平井的部署目的和部署作用。
3.3 水平井輔助蒸汽驅潛力分析
水平井附近汽驅直井較少,可與直井組合為完善的注采井網,水平井效果較好。齊40-平3水平井位于汽驅井網外圍,臨近齊40-10-K033井組轉驅半年后,該井開始明顯見效,汽驅過程中水平井取得了較好的開發效果。直井水平井組合井網增加了采液井點,水平井通過外圍汽驅引流作用,注汽井與水平井之間的直井也明顯見效,整個井組采注比也明顯提高,水平井見效后,采注比由之前的0.9上升到1.1,保證了井組取得較好的驅替效果,同時水平井也獲得了7t/d-8t/d的汽驅產量。直井水平井組合蒸汽驅,水平井位于厚層下部,優勢方向汽竄減弱后,仍能獲得一定的效果。
4.1 蒸汽驅開發機理研究為基礎,明確厚層剩余油分布規律。表現為以下特征:(1)主力受效方向厚層得到有效動用,但大于10m厚層的下部動用較差;(2)非主力受效方向厚層下部僅為熱水波及或未波及;(3)當有一定地層傾角時,剩余油主要在井組下傾部位。井組下傾方向厚油層含油飽和度較高,一般在50-55%,平均可達52%;(4)斷層附近井網不完善區域油層動用程度較低;(5)汽驅主力受效方向受沉積及地層產狀雙重控制。
4.2 水平井開發效果評價證實,直井+水平井組合蒸汽驅切實可行。動用直井汽驅難動用儲量,挖潛厚層底部剩余油,提高油層動用程度,同時改變液流方向,提高蒸汽波及體積。預計井組采出程度提高6%,增加可采儲量11萬噸。
4.3 通過單砂體追蹤刻畫、典型區域井組的注采動態和油層動用程度分析,準確定位潛力目標,優選水平井部署有利層位與區域。
開展水平井組合蒸汽驅技術研究與應用,優選有利部署區域,形成直井+水平井組合蒸汽驅,建立蒸汽驅“立體開發”理念,擴大蒸汽波及體積,提高直井蒸汽驅難動用儲量動用程度,提高汽驅開發水平。
[1]周鷹,宋陽,孫洪安,常棟霞.稠油油藏轉蒸汽驅開采的特殊性分析[J].特種油氣藏,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