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征(大慶油田采油一廠,黑龍江 大慶 163001)
我國的石油產業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發展戰略都存在差異。
首先,第一階段發生在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這一時期的油田開發戰略主要以“尋油”為目的。尤其在建國初期,為了擺脫“貧油國”的帽子,我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石油勘探和開采工作,大慶油田正是這一階段的主要成就。
其次,第二階段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由于這一階段國內工業發展并不發達,石油產品的消費并不旺盛,基本結束了進口成品油的依賴性,解決了基本供需矛盾。為了與國外其他國家進行戰略資源競賽,主要的戰略為“開采”,即大規模提升原油產量,這一階段除了大慶油田外,也建設了勝利、大港、長慶等油田項目。
再次,上世紀80年代。80年代我國的油田開采戰略轉變為穩步發展,一方面源于國內經濟活躍,社會管理體制不穩定,另一方面與石油產業投資有很大的關系,資金的充足為發展技術奠定了條件。
最后,從上世紀90開始,國內石油企業開始逐步關注油田開發技術的創新,在戰略上的調整幅度也很大。主要表現為,從單一地產能需求,轉變為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綜合考慮。
與此同時,國內對石油資源的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隨著國內工業技術的發展,石油產能再次陷入不足的局面,這種不足不僅表現在產能上,更重要地是表現在總儲量方面。進入21世紀之后,我國的石油需求量逐年提升,對國外原有的依賴度不斷提升,再次陷入“貧油”困局。根據中國能源學會的數字顯示,2015年我國原油海外依賴度超過了60%,存在極大的不穩定性。
石油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尤其在現代社會,單純地以來海外市場是極不穩定、極不安全的情況。為此,必須針對我國的油田開發戰略重新定義,滿足新的技術要求,實現新舊技術的接替。
顯而易見的是,油田開發戰略的制定或變更,與油田現狀有極大的關系,也是制定戰略的依據。在“十一五”期間獲得的數據顯示,國內超過65%以上的石油產能來源于水驅,而這一數字在個別油田范圍的峰值會超過90%;由此造成的情況時,水驅技術的效果越來越差,原油品質也深受影響。
“老油田”是一個相對概念,并不單純地意味著出現早、資歷老,而與其自身的開采難度又很大的關系。例如在我國最早的大型油田——大慶油田中,一些油田自身的采油性能依然很好;相對應地,經過長期的開采,我國大部分油田都進入了“二次開采”甚至“三次開采”的局面。以下以“二次開采”為例進行分析。
所謂“二次開采”,是針對一些老油田通過傳統的開采方式,無法繼續獲得高產能的情況。需要進行二次開采的油田,往往已經處于傳統方法的開采極限,或者瀕臨廢棄,在這種情況下利用全新技術,針對低下油藏進行重新認識、勘探和開采,并由此形成的全新老油田開發體系,即可視為是一個新的開發戰略。
事實上,對老油田進行新的開發戰略制定,也是由我國石油產能需求決定的。由于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性質,在產能不足的前提下,就必須提高原油的回收率,充分對資源進行應用。目前我國老油田中采取的“三重”技術(重新構建井網、重新構建地下認知、重新組織地面工藝)正是出于這一目的。
很顯然,無論采用多么先進地技術,原有油田產能都有枯竭的一天,這是無法避免的。從長遠角度來看,必須尋求新的油田開發才能滿足需求。世界范圍內80%以上的油田建設在陸地領域,近年來,隨著石油資源的枯竭和勘采技術的成熟,海洋石油產業發展也步入了高速階段。相比固守陣地的戰略而言,新開發的領域更具有潛力。
油田接替技術是一個總體性概念,泛指大部分性能超越傳統采油技術的內容。根據我國石油開采實驗成果進行總結,可以列為是接替技術的包括空氣-火驅技術、二氧化碳驅油技術、微生物驅油技術、熱超導驅油技術、聚合物驅油技術等等。
其中,空氣-火驅技術是主要針對稠油開采,通過在地層以下連續注入空氣(氧氣)并點燃油層,燃燒之后不僅能夠改善稠油的性質,其中產生的壓力也有利于原油開采,比傳統的水驅技術更先進、更有效。
聚合物驅油技術是一種高新材料技術的典型應用,由于開采較長時間之后,地層中的原油剩余量很少并且呈現出零星分布的狀態,但總體而言儲存量依然十分豐富。為了獲取這一類原油資源,可以利用聚合物的特殊結構注入油層,促使油層聚集。
微生物驅油技術是油田接替技術中的最具有發展潛力的一種。微生物驅油技術主要通過選擇性的微生物培養進行驅油,這種方法投資小、持久有效,同時對環境的影響較小,也不會導致原油品質下降,是目前國際先進技術領域重點研究和應用的技術之一。
[1]段立鋒,陶成學,陳軍.探索油田開發規律[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01:199.
[2]李建軍,范力,郝洪峰,徐皓玉,呂梅.油田開發精益化增效管理[J].石油科技論壇,2011,03:41-45+70.
[3]趙文智,胡永樂,羅凱.邊際油田開發技術現狀、挑戰與對策[J].石油勘探與開發,2006,04:393-398.
[4]田黎明.淺談油田良性開發戰略[J].山東經濟,2005,04:71-72.
[5]禹含.百年油田戰略的文化內涵[J].企業文化,2005,12: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