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安全科學技術研究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近年來,化工園區的安全發展形勢總體上是受控的,但其發展并不平衡,有的園區管理甚是混亂,更有甚者,更是事故不斷。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園區的相關機制的建設不夠完善;責任落實制度執行力度不夠;企業安全基礎設施缺乏;生產工藝低下,安全隱患較多;應急預案的編制缺乏針對性;對員工的安全知識培訓不夠等。
化工園區在應急管理中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面:
1.1 應急設施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是有些化工園區并沒有建立完善的應急管理體系;二是化工園區內的安全評價多為針對單個企業的安全評價,而整個化工園區的定量安全評價和安全風險評估缺失;三是應急的基礎建設相對滯后;
1.2 部分園區的用地位置與規劃不相同,或受招商引資和入園先后的影響,園區的實際布局與規劃不盡相同,部分園區辦公區與生產區分布十分混亂,相互制約;
1.3 園區的應急管理尚未與周邊區域的應急管理相結合,園區管理員、區內企業成員和周邊居民的應急意識和應急能力有待提高;
1.4 許多企業并沒有樹立應急意識,編制的應急預案缺乏針對性,操作性不強,平時缺少相應的演練,對員工的教育培訓不夠。
首先,構建園區應急體系化工區的應急響應中心應該集收集信息、傳輸、反饋、安全監控、事故預警、指揮協調于一體。因此在園區內配置相應的應急基礎設施十分必要,這些基礎設施包括監控系統、檢測系統、處理系統、應對系統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應對園區內的突發緊急情況。完善應急指揮體系,園區應成立專門的應急處置小組,設立由政府相關部門參與的應急指揮部,以應對園區內的重、特大事故或災害處置和區域間的應急聯動。完善應急指揮管理系統以做到及時發現問題、控制問題、解決問題。
其次,做好應急預案,這就要求園區要建立相應的應對緊急事件的框架結構。化工區的管理委員會應主動牽頭編制相關的總體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為突發事件的處理提供程序依據。
然后,建立預案管理系統,建立完善的預案管理系統主要是為了更好、更快、更準確的掌握突發事件信息,它能夠重新劃分各項任務的優先級,更好的配置應急資源,并以照片、視頻等形式呈現,這使得應急流程更直接、形象,便于應急小組掌握事件的整個過程,為應急指揮、決策處置提供科學依據。
最后,加強對企業、員工的安全知識和應急預案的教育培訓,事實表明,有很多緊急事件比如火災、爆炸等突發事件都是由于人的違規操作或一時疏忽造成的,因此,加強對企業和員工的安全知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安全意識的提高能夠幫助企業和園區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降低突發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正確及時的啟動預案程序,有助于從源頭上解決應急問題。此外,還有一些企業未編制應急預案或者預案編制的沒有針對性,平時也不不加強應急演練,造成了出現問題后,應急程序不能啟動或者應急預案起不到應急的效果。這就要求企業提高應急預案的編制質量,平時加強應急預案的培訓和演練,使應急預案能真正起到預案應的效果。
本文在充分了解化工園區自身特點和危險性(多安全隱患)的基礎上,探討了化工園區的應急管理方面的一些方法,提出了要堅持教育、預防為主,應對為輔的應對措施。要求加強對化工園區內相關企業的管理和教育,以將化工園區內突發狀況發生的機率降到最低,同時倡導建立完善的應急機制以及時應對突發事件的發生,將突發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本研究希望能夠為化工園區的應急管理提供一定的參考,希望化工園內緊急事件越來越少,即使是出現緊急事件,園區也能夠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應對這些突發事件,將化工園區和周邊區域的各項損失降到最低,希望化工園區能夠重視應急機制的建立和管理。
[1]程遠國.廣西沿海化工園區應急管理研究[J].管理創新,2014.9,1(1):15.
[2]高水軍.化工園區安全管理體系創新建設[J].安全管理,2015.1,1(2):43-46.
[3]賀延偉,劉鵬剛.化工園區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研究[J].安全與環境工程,2012.3,19(2):106-109.
[4]曾明榮等.化工園區應急管理模式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2.2,19(2):172-176.
[5]劉世山.連云港化工產業園區應急監管模式的研究[J].科技視界,2013.6,9(9):241-242.
[6]路學軍.連云港化工產業園區應急監管模式研究[J].環境監測與預警,2011.10,3(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