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中電電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中電技術公司”)成功簽訂韓國NH(NongHyup 縮寫,意為農協)綜合IT中心EnerSys 數據中心智能用電管理系統采購訂單。該數據中心位于韓國京畿道義王市,由韓國農協投資3200 億韓元建設,建成后將是韓國銀行圈中首屈一指的電算中心。
深圳中電技術公司提供的EnerSys 數據中心智能用電管理系統由近200 臺PMC-592 精密配電監測單元和CET iEMS 綜合電能管理軟件構成。實施后可對供配電及用電中各設備和環節進行嚴密監測,及時預警分析,同時本項目開發了第三方設備驅動,并根據項目特點定制圖形報表,實施后可保證NH 綜合IT 中心供配電系統安全、可靠、高效運行,降低運營成本。
近日,由IEC 網站獲悉,我國主導發起的高壓直流系統規劃導則國際標準在IEC TC115 技術委員會框架內成功立項。
該項標準自2011年列入IEC TC115 預工作項目,2013年成立特別工作組針對標準編制必要性及涵蓋范圍進行論證,期間開展了大量技術貯備工作。經過近4年的努力,通過與各國專家廣泛溝通爭取國際支持,該項標準最終獲得IEC TC115 大多數成員國贊成,于2015年7月24日通過投票,在IEC TC115 下成立第10 工作組,由中國電科院專家張晉華任召集人。目前已有中國、西班牙、日本、英國、瑞典等國家提名專家參與工作。
該項標準將主要用于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設計前的規劃階段,內容將涵蓋交流系統接入高壓直流系統的要求、備選輸電方案(額定電壓和功率選擇、過載、線路選型等)擬定的原則、對備選方案進行技術、經濟、環境角度比選的方法等。
該標準完成編制后,將對國際上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系統規劃提供通用指導,是將我國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科研成果和工程實踐經驗推向國際的又一力舉,我國在高壓直流輸電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將獲得進一步提升。
近日,國家能源局批準發布了《智能電能表功能規范》等8 項智能電能表標準,進一步推動我國智能電能表技術發展,提升智能電能表安全防護、防竊電、抗強磁干擾等技術水平,為智能電網建設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2009年以來,我國智能電能表開始逐步取代機械式電能表。由于缺乏統一標準,智能電能表存在功能定義不清晰、外觀結構不統一、軟件版本多以及通訊協議不兼容等突出問題,不僅困擾著電表企業的設計生產,也影響了智能電能表的推廣應用。
為適應智能電網建設和分布式能源接入、能效計量、階梯電價等政策的實施以及用戶對電能表的準確性、可靠性和功能性的新要求,2010年,國家能源局組織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電力行業測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啟動了能源行業智能電能表技術規范的制定工作。結合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及發電集團等取得的重大技術攻關和實踐經驗成果,經過廣泛討論和大量試驗驗證,形成了能源行業智能電能表系列標準。
此次發布的系列標準分為功能、型式、技術、安全認證四部分,分別從功能定義、外觀結構、技術指標、試驗檢測等方面進行規范和統一。
一是明確智能電能表的定義及功能。可實現電能量雙向及階梯計量、負荷控制、智能防竊電、實時監測、信息交互等多種功能。二是統一外觀結構。智能電能表外觀型式設計由原來的上千種縮減至4種,大幅降低了電能表企業設計、開發、加工等成本。三是統一通信規約及安全規范。實現了電能數據采集與設定雙向交互,電表數據可實時采集、網上繳費和電量信息查詢等功能,可為智能家居的電能應用提供大數據、云計算等數據支撐。四是創新提出電源電壓影響等多個試驗方法。建立了標準化檢測方法體系,大大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可靠水平,提升了智能電能表企業在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近日,國家科技部在甘肅省主持召開了國家863 課題“電網友好型新能源發電關鍵技術及示范應用”驗收工作。課題組完成了各項研究任務,技術指標達到立項要求,專家組一致同意該課題通過驗收。
“電網友好型新能源發電關鍵技術及應用”課題由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承擔,在國家電網公司有力組織下,中國電科院、國網電科院、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甘肅新泉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了研究和示范應用。
新能源發電具有波動性強、調控能力差、暫態弱支撐的特點,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出了挑戰。通過新能源發電技術的改進,降低新能源發電的不確定性,使新能源發電的特性接近于傳統電源,是大規模新能源發電接入電網的重要發展方向。
本課題從電網友好型風電場可預測、可控制、可調度以及強暫態支撐能力目標出發,基于當前技術發展現狀建立了電網友好性型新能源發電的指標體系;通過多數據源功率預測平臺建設、設備狀態監測系統建設、功率型儲能裝置建設,以及風電場一體化監控及安全防御平臺的建立,實現了電網友好型風電場對預測精度、有功無功調控能力、暫態支撐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課題依托甘肅酒泉地區千瓦級風電基地,對儲能提高風電場功率調節能力和暫態支撐能力進行了示范。課題組在示范風電場接入的330kV升壓站安裝了1MW/1MWh 的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選擇3 臺3MW 雙饋風電機組安裝了300kW 超級電容儲能系統。分別驗證了電池儲能和超級電容儲能在風電場穩態功率控制和暫態支撐中的作用。
對于示范風電場(裝機容量為48MW),現有國家標準規定1min波動率不得超過10%,電壓跌落至75%時,風電機組不脫網持續運行1.8s。課題利用電池儲能將示范風電場1min波動率抑制在2.8%以內(90%概率下);利用超級電容實現機組端電壓跌落到72%時,持續發出有功5s 以上,遠遠超出現有國家標準的要求。
近日,世界上首臺交流網側接入750kV 的800kV 特高壓換流變壓器通過了全部型式試驗項目,標志著靈州-紹興±800kV 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關鍵設備研制取得重大突破,為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發展確立了新的高度。
靈州-紹興±800kV 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送端靈州換流站直接接入750kV 交流系統,需要研發交流側750kV 的特高壓換流變壓器,換流變壓器交流側電壓接入750kV,交流側和直流側絕緣設計面臨更加復雜,特別是750kV 交流出線裝置尤為困難,同時由于只能采用鐵路運輸,設備長度、寬度、高度和重量受到嚴格限制,技術難度極大。
面對艱巨挑戰,國家電網公司狠抓技術設備參數優化、設計方案校核、試驗方案確認和全過程質量管控,從2013年成套設計和技術規范制定開始,組織相關專家、國內外各有關廠家聯合攻關,先后組織十幾次專題技術討論會,對換流變壓器研制中必須解決的阻抗電壓、絕緣水平、750kV 出線等技術方案確定、大件運輸等難題深入討論研究。在優化技術參數、確保系統安全的條件下,吸取公司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交流接入500kV 換流變壓器研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反復論證,最終選定換流變壓器的阻抗電壓、結構型式、絕緣設計等技術方案。
研制過程中,公司多次組織國際國內專家對設計方案、生產質量控制、試驗方案、型式試驗等過程進行質量把關,成功研制了交流側接入750kV特高壓800kV換流變壓器,這是國家電網公司追求卓越,創新發展,以不斷超越新技術、新高度為目標,為后續實現更高電壓等級、更大輸送容量、更遠輸送距離的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日,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柔性光學電流互感器在云南大唐觀音巖水電站和江蘇國信諫壁電廠穩定運行。這兩項工程的成功投運,標志著該類型電流互感器首次實現了在大型水電和火電機組工程的應用。
隨著電力系統電壓等級的升高和傳輸容量的不斷增大,傳統電流互感器的缺點逐漸凸顯,如絕緣難度大、易飽和、暫態性能差、體積大等。為克服傳統互感器存在的種種弊端,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南瑞繼保經過多年的技術攻關,成功研發出柔性光學電流互感器。
該類型互感器核心設備采用全光學結構,可準確傳輸直流分量、基波分量和高次諧波,一個線圈可測數十萬安培電流,暫態電流瞬時誤差下降至10%以內,有效提高了諧波控制精度和抗電磁干擾能力,適合在大型火電、核電、燃氣、水電等不同行業領域推廣應用,也適用于大型城市地下電纜故障快速排查和定位。
為克服機組空間小、互感器體積和重量過大等難題,南瑞繼保充分利用了傳感光纖柔軟、可靈活彎曲的特點,將傳感環制作成光纜的形式,可安裝在任何形狀導體的周圍,重量下降90%以上,具有安裝靈活、維護簡便、適應性強等優點。同時,傳感光纖環在安裝時可以不切斷站內原有的一次回路,方便在系統中臨時或永久增加測量點,甚至可以在變電站運行時進行安裝,無需被測線路停電,尤其適用于變電站改造、電廠等應用場合。
據了解,光學電流互感器已被業界公認為是最具有發展前途的新型電流互感器。南瑞繼保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已形成完備的PCS-9250 光學電流互感器產品系列,覆蓋66~800kV各電壓等級,涵蓋支柱式、GIS式、套管式、柔性式等多種安裝方式,已有500 多套在智能變電站穩定運行。
近日,國內首臺出口歐盟海上風電市場的兆瓦級風電電機在中國中車株洲電機公司成功下線,并將于次日發運海外。這是中國兆瓦級風電電機首次出口歐洲。
為適應中國中車“走出去”發展戰略,加快向跨國經營和全球化經營方向發展,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中車株洲電機依靠自身專業技術能力和優勢進軍海外市場,開辟國際化經營的新戰場。
2014年,通過與三家歐洲發電機制造企業競標,中車株洲電機以專業的風電設計與制造能力贏得了德國阿海琺風能股份公司5MW 風力發電機訂單。“走出去”開辟國際化市場,對中車株洲電機來說既是機遇更是挑戰。阿海琺風能股份公司對于供應商管理、生產過程中的文件管控、產品質量等要求非常嚴苛。面對客戶的高標準嚴要求,公司以提供客戶滿意的服務為宗旨,各部門全力以赴完成了100 多項文件的提交審核工作,成功通過客戶嚴苛的供應商資質審核和監造體系認可,并獲得歐盟質量體系中頂級標準VDA 質量評審,目前國內通過該VDA 評審的企業屈指可數。
據該項目技術負責人李進澤介紹,為德國阿海琺公司研制的5MW永磁同步發電機(以下簡稱“5MW 發電機”)是5MW 集成半直驅機組配套的一款新型發電機,是將來海上風電的主流風機。為適應海上發電的需要,5MW 半直驅發電機較普通發電機有更多苛刻要求,研發難度特別大。比如,采用了全密封耐鹽霧結構接線盒、海上鹽霧環境絕緣結構、中壓永磁等先進技術,成功解決了海上風電防腐絕緣等關鍵問題。
5MW 發電機的成功研制為中車株洲電機打開了國際市場,通過與國際巨頭阿海琺公司的合作,實現了與歐洲體系無縫對接。
近日,由中國西電研發制造的1100kV 開關用出線瓷套通過了國網組織的9 級列度抗震試驗,這是國內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研發制造的百萬伏開關用瓷套通過該項試驗,標志著中國西電瓷套研發制造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100 kV 開關用出線瓷套是中國西電研發的高端產品,采用無機粘接技術生產制造。一直以來,中國西電無機粘接技術在國內領先,尤其是生產制造的500 kV 瓷套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80%以上。
近年來,為打破百萬伏開關用出線瓷套產品的國外企業壟斷局面,中國西電在致力于攻克技術壁壘的同時,投資近千萬元引進國際先進的立式練泥機對內部主要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并于2014年初研制成功國內首根 1100kV 開關電氣用出線瓷套,2014年8月通過了國家級鑒定。
7月23日,在國內唯一具備試驗條件的同濟大學抗震試驗室,中國西電出線瓷套產品通過0.4g 水平加速度的試驗值,獲得在場國網專家的高度評價,認為中國西電產品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備掛網運行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