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曉
(邢臺市第三醫院 神經功能科 河北 邢臺 054000)
聽神經瘤是原發于第Ⅷ對腦神經鞘膜上的良性腫瘤,大多來自前庭神經,占橋小腦角腫瘤的80%-90%,多見于30-60歲的成人,女性多見,多為單側,雙側罕見。早期腫瘤位于內耳道底部,瘤體長大后可侵蝕內耳道各壁、向橋小腦角擴展,增大的腫瘤可對腦橋、延髓等構成壓迫,引起相應阻塞癥狀。本病早期可有耳鳴、聽力減退、眩暈等癥狀,晚期可出現三叉神經損害、面癱、顱內高壓、小腦功能障礙等。[1]本文分析了20例在我院確診的聽神經瘤患者的臨床表現及BAEP 檢測結果,旨在探討BAEP對聽神經瘤的診斷及早期診斷價值,具體方法如下。
1.1 臨床資料:本組選擇了2010~2015年間我院收治的20例聽神經瘤患者,年齡20~65,平均46歲。男性6例,女性14例。腫瘤直徑2.5~4.5cm。左側聽神經瘤9例,右側聽神經瘤11 例。以上共20 例均經MRI及手術證實。
1.2 檢測方法:采用NDI-200P+神經電檢診儀進行BAEP檢測,囑患者自然平臥。記錄電極置于顱頂Cz,參考電極置于同側乳突,地線置于前額FPz,電極與皮膚間阻抗小于5KΩ。單耳Click聲刺激,對側耳加白噪聲掩蔽,給予超強刺激強度,刺激頻率15Hz,平均疊加2000次,分析時間10ms,左右耳依次檢測,每側耳重復檢測2次,觀察波形重復性。標注分析Ⅰ、Ⅲ、Ⅴ波的絕對潛伏期(PL),Ⅰ-Ⅲ、Ⅲ-Ⅴ、Ⅰ-Ⅴ的峰間潛伏期(IPL)及波形分化情況等。
所有患者患側均異常,異常率100%,Ⅰ、Ⅲ、Ⅴ波消失者2耳;僅出現Ⅰ波者1耳;出現Ⅰ、Ⅲ波者2耳且出現了Ⅲ波PL及Ⅰ-Ⅲ波IPL延長;出現Ⅰ、Ⅲ、Ⅴ波者15耳且出現了Ⅲ、Ⅴ波PL 及Ⅰ-Ⅲ、Ⅲ-Ⅴ、Ⅰ-Ⅴ波的IPL的延長。對側異常13例,異常率65%,Ⅰ、Ⅲ、Ⅴ波消失者2耳;出現Ⅰ、Ⅲ波者1耳且出現了Ⅲ波PL及Ⅰ-Ⅲ波IPL 延長;出現Ⅰ、Ⅲ、Ⅴ波者10耳,其中Ⅰ-Ⅲ波IPL延長者1耳、Ⅲ-Ⅴ波IPL延長者9耳。
腦干聽覺誘發電位可以敏感而客觀地反應從第Ⅷ對腦神經到腦干相應核團的生物電活動,神經發生源比較明確,凡是累及聽覺傳導通路的病變均可引起BAEP的異常。有關研究顯示,BAEP 能較敏感地反應出腦干功能受損,對腦干病損檢測的陽性率較高[2]。目前一般公認Ⅰ、Ⅲ、Ⅴ波的PL及IPL最有臨床價值[3]。Ⅰ-Ⅲ波的IPL反應腦干聽覺傳導通路中聽神經與橋延交界處的傳導,Ⅲ-Ⅴ波的IPL 則反應聽覺傳導通路中腦橋上方與中腦部分的傳導[4]。
鑒于腫瘤生長部位、大小及對鄰近組織的壓迫程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聽神經瘤的BAEP異常多樣化。本組病例患側20耳BAEP 均異常,異常形式多樣,不同程度的表現為Ⅰ、Ⅲ或Ⅴ波PL 延長,也有Ⅰ-Ⅲ、Ⅲ-Ⅴ或Ⅰ-Ⅴ波IPL的延長。提示腫瘤可能累及耳蝸或者蝸后組織。聽神經瘤對側耳BAEP異常主要表現為Ⅲ-Ⅴ波IPL 延長。有學者認為,如果對側耳BAEP出現異常,可能腫瘤較大,并在一定范圍內對側Ⅲ-Ⅴ波IPL延長程度可能與腫瘤大小呈正相關[5]。另有文獻報道,聽神經瘤直徑≥1cm 時,BAEP就可出現陽性改變,隨著腫瘤增大,BAEP出現率下降[6]。本組有2 例BAEP檢測雙側均未見波形分化,MRI顯示腫瘤直徑約3.5-4cm,Ⅰ、Ⅲ、Ⅴ波的消失可能與腫瘤直徑過大有關。雙側聽神經瘤較罕見,近期研究證實是由于基因異常所致,與遺傳有關[7]。如果臨床證實一側為聽神經瘤,BAEP檢測對側也出現波形消失或分化不好,各波的PL、IPL延長時,應考慮雙側聽神經瘤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BAEP能較為客觀的從電生理角度提示聽覺傳導通路的病變,對后顱窩腫瘤特別是較常見的聽神經瘤可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文獻報道如果病變影響到耳蝸的血液供應,即使腫瘤很小,BAEP 也可呈陽性[8],功能的異常變化可先于明顯的病理改變而出現,因而功能方面的檢查可能比形態學檢查更敏感。同時,對聽神經瘤的早期診斷直接影響到術式及手術時機的選擇,早期腫瘤小,可經耳部摘除,和經后顱窩手術相比更安全,也可不影響腦干及其它顱神經,早期手術部分病人聽力尚可保留。
[1] 黃選兆,汪吉寶,實用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045~1046
[2] 黃旭明,無癥狀腦干梗死患者腦干聽覺誘發電位研究[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6,12(6):15~16
[3] 潘映輻,臨床誘發電位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350~351
[4] 盧祖能,曾慶杏,李承晏,等 實用肌電圖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681
[5] 高文元,遲放魯,賀秉坤 臨床聽覺生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360
[6] 何士方,陳學明,沈建康.聽性腦干反應在聽神經瘤診斷上的應用[J].上海醫學雜志,2000,23:744~746
[7] 韓德民.2002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新進展[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34~135
[8] 陳國田,曹起龍.簡明神經電生理診斷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8: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