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燕
(廣西貴港市計劃生育培訓服務中心 廣西 貴港 537100)
如今我國檢驗科開始廣泛應用血液分析儀,增加了許多血常規檢驗參數,使臨床診治工作更加方便、準確、可靠。在白細胞分類計數方面,血液分析儀依次推出了兩分類、三分類等不同分類的儀器[1]。血液分析儀的迅速普及極大推動了血常規檢驗的發展,同時也使醫學檢驗的發展得到了大力推動,但是此過程中容易出現質量問題,提示我們不能忽視形態學觀察。
在白細胞分類方面,血液分析儀的功能非常全面,已經可以實現五分類,水平與目視顯微鏡分類相當。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許多不良因素,導致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及檢驗質量受到了影響。首先,一些檢驗人員對儀器過度依賴,沒有熟練掌握基本技能與理論,忽視了異常結果的分析,無法識別異常細胞,降低了檢驗質量。其次,檢驗人員未足夠掌握儀器性能,無法熟練操作儀器,不知是否要進行顯微鏡檢查,導致漏檢。再次,個別銷售公司或廠家為了促銷,盲目宣傳,導致檢驗人員產生認識誤區。最后,血液分析儀無法完成血液寄生蟲檢查、紅細胞形態觀察等,且檢驗人員經常忽視顯微鏡檢查,導致了漏診與誤診現象。
2.1 重視實驗室管理:隨著時代的進步與醫學的發展,檢驗科應用的高新技術愈發增多,臨床上應當加強實驗室管理。各醫院購買血液分析儀后,管理者應要求科室領導充分了解儀器,包括作用、應用范圍、使用方法等,并且要熟知臨床需求情況。負責使用與維護儀器的檢驗人員必須要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與水平,與此同時還要制定相關的規范要求,例如血常規檢驗必須推血涂片,如果有必要應進行染色鏡檢等,確保檢驗人員根據規定的操作步驟使用血液分析儀,避免因為忽視形態學檢查而導致誤診或者漏診,降低血常規檢驗的準確率,影響臨床診斷與治療工作。
2.2 加強人員培訓:自從我國普及應用不同規格的血液分析儀以來,機械作業代替了大量人工作業,導致人們逐漸忽視了血常規檢驗中“人”的作用,這種情況下,對檢驗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顯得尤其重要。培訓能夠確保檢驗人員全面了解血液分析儀,正確使用儀器,提高檢驗質量,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將重要的參考依據提供給臨床醫護人員。除此之外,崗位培訓有助于充分發揮貴重儀器的各項功能,將更多、更全面的參考依據提供給臨床醫師,避免浪費資源。與此同時,崗位培訓能夠促使工作人員樹立正確的儀器使用理念,定期維護儀器,使其使用壽命延長,增加醫院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上崗前培訓可以由各市、省級檢驗學會組織,采取專家輔導、人員自學、嚴格考核的培訓方法,對于考核合格者頒發證書,使用血液分析儀時必須憑證上崗[2]。
2.3 提供正確引導:最近幾年,隨著血液分析儀的普及應用,許多檢驗專業雜志均對其進行了大量報道,大部分作者對儀器的優缺點和性能進行了準確、全面地介紹,然而部分文章著重于介紹鏡檢法與白細胞分類計數儀器法的相關性,沒有報道血液分析儀存在的“假陰性”和“假陽性”現象。而且部分銷售人員的宣傳語不符合實際,導致一些檢驗人員自認為鏡撿分類能夠由儀器分類結果取代,不重視形態學觀察,必須通過正確引導糾正這種傾向。
2.4 實施質量控制:檢驗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質量管理程序使用血液分析儀,在分析前、分析中與分析后均要加強質量控制措施,實施完善的復核制度,特別要注重顯微鏡檢查,最后才能發出報告。現階段大部分醫生和學者都認同血液分析儀相當于過篩檢查,對于血小板的直方圖異常,白細胞系直方圖的缺峰、高峰,紅細胞系直方圖的多峰、雙峰、非正態分布,采用顯微鏡檢查能夠對異常警報與異常圖形加以解釋,而且鏡檢還能確認儀器難以辨別的細胞,因此復核是形態學觀察的關鍵及重要環節,同時也是質控的一項主要內容。各市、省檢驗中心可負責組織血液分析儀的質量控制工作,根據目前個別實驗室不重視形態學檢查的現狀,確定質控內容,提出質控措施,保證檢驗質量。
形態學觀察是血常規檢驗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成臨床檢驗工作的必然要求,絕不能因為血液分析儀的使用就忽略顯微鏡檢查,使檢驗結果受到影響,引起誤診或漏診[3]。檢驗人員必須加強實驗室管理,重視質量控制、人員培訓與正確引導,及時通過鏡檢復片檢查分類異常的血常規檢驗結果,盡早發現并處理錯誤之處,為臨床診治提供準確性、可靠性更高的參考依據。
[1] 馮志軍.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與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聯合應用效果[J].江西醫藥,2014,(11):1329-1331
[2] 韓臨鳳.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與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聯合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3,(31):349-350
[3] 項瓊蓮.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與血涂片細胞形態學在血常規檢驗中的聯合應用價值探討[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1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