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龍梅 汪 健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江西 南昌 330006)
核醫學分子影像技術是目前在臨床唯一廣泛應用的分子影響技術,在個性化醫療研究中,其獨特的技術也將發揮重要作用。研究示,PET 通過有機結合CT 設備,漸將PET 單一顯像取代,現階段,PET/CT 在醫學影像設備中,被認為是最先進之一,為理想的活體疾病診斷和新藥研發的工具。但因PET/CT 設備與藥物成本均較昂貴,限制了推廣使用,而核醫學傳統的顯像設備SPECT 尚未淘汰,經完善和改善,還可發揮一定價值[1]。SPECT/CT 技術在乳腺癌、淋巴瘤、內分泌腫瘤、感染等疾病診斷中均有一定經驗,本次選取分化型甲狀腺癌病例,分析SPECT-CT 技術在診治中的增益作用,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分化型甲狀腺癌100例,均行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術,男43例,女57例,年齡13-79歲,平均(53.9±2.4)歲。濾泡狀癌7例,乳頭狀癌93例。取3.7-7.4GBq131I口服,第5d行全身平面顯像檢查,未診斷明確者,加做SPECT/CT 檢查。
1.2 方法: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實施全身平面顯像檢查和SPECT/CT 檢查,為帶符合線路SPECT/CT 顯像儀器。WBS 采集速度設置為10cm/,in,對CT 數據360°采集,層厚4mm。設置SPECT 為128×128采集矩陣,依據平面顯像對觀察野決定。矢狀、橫斷、冠狀斷層圖像經濾波反投影法重建獲取,由DICOM 工作站完成圖像融合。由2名對病情和臨床其他檢查熟知的核醫學醫師對平面顯像圖判讀。除彌漫性肝臟、鼻咽、膀胱、殘甲、消化道、唾液腺顯影低頻,其他較本底放射懷濃聚灶高者,均評為異常。由上述中一名醫師和一名放射科高年資醫師對SPECT/CT圖像共同判讀,對熱區的解剖位置明確,及區別生理和其他病理性攝取和轉移灶,即按具增益價值評估。SPECT/CT 檢查結果經其他影像手段、病理檢查、及>12 個月的隨訪,可證實,依據患者和部位分析數據,對SPECT/CT 影像治療策略的情況評估。
本次選取的100例患者,WBS檢出攝碘灶351個,其中甲狀腺癌攝取220個,占62.7%;殘余甲狀腺攝取116個,占33.1%;污染、其他良性病變攝取、非甲狀腺生理性攝取15個,占4.3%。包括上頜竇炎1處、胸腺1處、膽囊炎或膽結石4處,加盲部4處,污染5處。
WBS明確診斷60例,占60%,另40例采用SPECT/CT 檢查,準確定位85%,準確定性82.5%。30例經SPECT/CT 融合顯像對定位和定性結果同時獲取,其中依據結果對治療方案調整14例,包括改為外照射治療2例,手術治療10例,介入治療2例。加做SPECT/CT 的40例患者中,仍不能確診5例,后依據影像和臨床隨訪,按肺部感染2例,上頜竇炎2例,蝶骨轉移1例診斷。SPECT/CT 還檢出DTC罕見轉移表現12例。
多項研究顯示,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斷中,WBS和Tg檢測已為基本手段。結合本次研究示,大部分患者可經上述兩種方法定性和定位診斷。雖有學者建議應用FDG-PET 對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斷,但適應癥目前還局限于131I WBC陰性而血清甲狀腺球蛋白(Tg)升高的DTC患者[2]。另外,此方面漸趨增多的假陽性和假陰性,也漸引起同行關注,且應用此種方法檢查,得出準確的定位診斷困難,故需探索無創性、可提供病灶解剖定位、更靈敏性的方法[3-4]。
隨著核醫學功能信息的發展,圖像融合廣泛在多種疾病診斷中嘗試,并在診治甲狀腺癌中應用,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示,采用WBS未診斷明確者,應用SPECT/CT檢查多可有效診斷,進而為治療策略的調整提供依據,獲得理想的救治效果[5]。其優點在于,相較常規CT機,輻射劑量更低,減少了對患者機體的傷害,特別是排除惡性腫瘤者;另外,同機融合避免了移動患者體位,且無需特殊準備;另外,131I將其他對比劑替換,可確保臨床效果。
綜上,在WBS基礎上,實施SPECT/CT 融合顯像,為新型影像診斷模式,可使疾病診斷正確率提高,增強診斷者信息,減少偽影,為治療提供準確的參考依據,利于預后改善。
[1] 川玲,趙文銳,朱家瑞,等.分化型甲狀腺癌131I治療后SPECT/CT融合顯像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6,22(9):1412-1414
[2] Helyar V,Mohan HK,Barwick T,et al.The added value of multislice SPECT/CT in patients with equivocal bony metastasis from 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J].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2010,37(4):706-713
[3] 孟德剛,孫曉光,黃鋼,等.SPECT/CT 顯像在骨掃描診斷中的診斷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21(2):274-279
[4] Even-Sapir E,Keidar Z,Bar-Shalom R.Hybrid imaging(SPECT/CT and PET/CT)-improving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functional/metabolic and anatomic imaging[J].Semin Nucl Med,2009,39(4):264-275
[5] 王榮福,于明明.PET/CT 在腫瘤臨床中的應用價值[J].腫瘤學雜志,2009,15(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