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英
(吉林省臨江市人民醫院內一科 吉林 臨江 134600)
猝死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癥狀,主要的病因是由心臟衰竭、遺傳性心臟病以及冠心病引起的。患者在臨床發病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心律不整、心跳過速的情況,因此患者的供血往往會呈現出一種不足的現象,患者的腦補以及身體其他相關器官會出現缺氧的情況,同時在此過程中患者的心臟會由于停頓的原因而死亡[1]。由于猝死的特點,在任何的場合都極有可能會突然的發生,對于患者的家庭造成極為嚴重的打擊,也會對社會造成極為嚴重的負擔。為了較好的對于猝死的情況進行預防,就需要對于猝死高危患者進行相應的危險分級以及死亡率的預測。
1.1 一般資料:收集我院急診科在2014.1月-2015.1月間收治的39例猝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猝死的相關診斷標準,即所有的患者均在1h之內突然死亡的相關標準,同時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的數量為16 例。患者的年齡為25-65 歲,平均年齡為45.98±6.46歲。
1.2 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需要對于所有患者的病歷以及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相應的收集,同時對于所有患者的既往疾病歷史、患者的死亡原因以及患者的實際發病時間等相關的資料進行記錄以及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將數據納入PSS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s)表示,率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于39例患者的臨床和資料以及患者的病例進行分析完成后我們能夠發現,急診科搶救的39例急診猝死患者中,年齡大于40歲的患者數量為37例,占所有患者的94.87%,同時心源性猝死患者數量為20例,占所有患者的51.28%,腦源性猝死患者12例,占所有患者的30.77%,癌癥晚期患者猝死的數量為8 例,占所有患者的20.52%。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的發展,目前我國人民的生活節奏也在不斷的進行著加快,同時人們的生存壓力也逐漸的開始增加,正是由于這種情況的出現,目前我國猝死患者的發生情況較多。而猝死會導致較為嚴重的后果,對于患者的家屬以及家庭帶去巨大的壓力,同時也會造成社會出現較為嚴重的負擔。因此對于猝死患者的發生原因以及預防方法就顯得極為重要[2]。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對于在本次研究中的39例猝死患者的兵力以及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相應的分析。通過本次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對于猝死患者而言,在臨床上主要是由于心臟相關的疾病造成的。心源性猝死患者數量為20例,占所有患者的51.28%,腦源性猝死患者12例,占所有患者的30.77%,癌癥晚期患者猝死的數量為8 例,占所有患者的20.52%。通過這項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心臟疾病導致猝死患者的數量已經超過了本次研究中所有猝死患者的一半,同時癌癥以及腦部疾病以及導致患者出現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3]。而在患者的年齡方面,通過本次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年齡大于40 歲的患者數量為37 例,占所有患者的94.87%。通過這項數據可以表明,在所有的猝死患者中,需要著重對于40歲以上的中年患者進行關注。
通過本次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對于急診猝死患者而言,為了在臨床上得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同時保證患者不會出現死亡的情況,可以在患者日常的生活過程中,加強對于患者的疾病檢查以及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認識并增強對于疾病風險的相關認知,若患者出現了相關的不適癥狀以及新發癥狀,患者可以積極的到醫院中進行就診,避免新發疾病導致患者死亡[4]。
[1] 張玉梅,劉桂花,鄭亞安等.急診猝死患者尸檢的特點及診斷對比分析[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0,19(2):185-189
[2] 熊紛蓮.快速急救評分在預防急診診室內猝死中的意義[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08(24):70-71
[3] 王輝.對急診搶救202例猝死分析與預防措施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8):86-87
[4] 王艷麗,于長久,張素平等.424例急診猝死病例疾病構成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2,33(11):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