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君
(山西省太原市西山煤電集團公司職工總醫院腫瘤科 山西 太原 030053)
卵巢癌是在女性生殖系統腫瘤中發病率位居第三位,但是病死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統腫瘤。60%~70%卵巢癌患者就診時已屬晚期,目前的治療方法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性治療[1],對婦女生命造成嚴重威脅,腹腔積液是卵巢癌晚期常見并發癥,積液增多后患者感腹脹、呼吸困難、不能進食、腸功能紊亂所致腹瀉/腸梗阻等癥狀,明顯降低患者生存質量,縮短其生存期。常規治療腹腔積液方案有抽取腹腔積液后腹腔內注射生物制劑、化療藥物、生物免疫細胞、熱灌注等方法,我們利用B超定位后腹腔內植入中心靜脈導管(雙腔管)引流腹腔積液后注射重組人白介素2聯合順鉑治療卵巢癌晚期腹腔積液15例,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所有患者來自我科2011年到2014年住院患者,共15例,女性,年齡:65-81歲,平均年齡72.5歲,其中手術后復發導致腹腔積液5例,診斷時即為腹腔積液10例,均經手術病理及腹腔積液細胞學檢查,確診卵巢癌,經B超確定中等量積液6例,大量積液9例,血性腹腔積液12例,淡黃色腹腔積液3 例,上述患者半年內均未行手術、放化療,KPS 評分均在30分以上。
1.2 治療方法:治療前經患者同意并簽穿刺同意書,經B超定位,囑患者排尿,取平臥位,在穿刺點將中心靜脈導管(雙腔管)置入腹腔10-12cm(置管方法同深靜脈置管術),引流管末端接抗返流袋,反復引流腹腔積液,3-5天將腹腔積液引流干凈,經引流管1-3周內,每周一次注射重組人白介素2(山東泉港藥業有限公司,規格:50萬IU/支)200萬IU,第1周順鉑30mg,第2-3周順鉑40mg,每次注射上述藥物前半小時腹腔內注射地塞米松5mg,0.9%氯化鈉50ml,每周復查血細胞分析一次,三周后復查肝腎功能,治療后四周復查B超。
1.3 療效評價
1.3.1 參照WHO 不可測定病灶療效評定標準。完全緩解(CR)為積液消失至少持續4周以上,部分緩解(PR)為積液減少50%以上,并持續4周以上,無進展(NC)為積液減少不足50%,并增加量不超過25%,進展(PD)為積液顯著增加或死亡。CR+PR 為有效。
1.3.2 KPS 評分判斷標準:運用卡氏(Karnofaky,KPS)評分評價患者治療前后體力狀況。與治療前相比,升高:KPS 評分增加>10 分;降低:KPS 評分減少>10 分;穩定:KPS 評分變化≤10分。
2.1 客觀療效:上訴患者均順利完成3周治療,完全緩解(CR)4例(26.7%),部分緩解(PR)6例(40%)有效(CR+PR)10例(66.7%),無進展(NC)1例(6.6%)進展(PD)4例(26.7%)
2.2 KPS評分:生活質量升高11例(73.3%),降低4例(26.7%)
2.3 不良反應:3例發熱,體溫37.5-39.1攝氏度;2例有惡心、嘔吐,2例出現腹痛;均經對癥治療后好轉,未發生骨髓抑制,肝、腎功能損傷。
惡性腹腔積液是卵巢癌患者的晚期重要并發癥之一,臨床主要采用姑息減輕癥狀治療為主,該方法有明顯的藥代動力學優勢,福腔內注射順鉑是常用的細胞周期非特異性廣譜抗癌藥物[2,3],治療腹腔積液療效確切,其可以直接作用于腹膜,還能通過腹膜的吸收進入體循環,隨血流再次到達腫瘤組織,從而對腫瘤產生雙路治療作用[4],而且應用雙腔中心靜脈留置管植入腹腔可以減少反復穿刺帶來的痛苦及感染,雙腔管引流中優于單管可能腹腔內雜質堵塞管道。
白介素2(IL-2)是一種常用的生物反應調節藥,是由被激活的淋巴細胞產生的一種淋巴因子,促使T 細胞B 細胞分化增生,增強NK 細胞活性,活化LAK 細胞,達到抗腫瘤的目的,對惡性積液亦有效[5],IL-2腹腔內注射后,在腹腔內的濃度濃度高,可直接解除腫瘤局部的免疫抑制狀態,促進局部抗腫瘤效應細胞的增殖和殺傷活性,增強腫瘤局部的抗腫瘤免疫狀態[6]。
老年晚期患者體質差,對放化療耐受差,免疫功能差,順鉑腹腔內局部應用局部抗腫瘤力度強,全身毒副作用輕,患者能耐受,經應用白介素2后可提高患者免疫力,解除腫瘤局部免疫抑制,二者聯用可起到增效作用,方法簡單易行,效果好,可廣泛應用于臨床。
[1] 杜振華.晚期初發卵巢癌合并胸腹腔積液新輔助治療18例診治體會[J],中華醫藥指南,2011,9(29):125
[2] 蔡奕,黃松欽,羅秋育.奈達鉑與順鉑在局部晚期宮頸癌聯合化療中的療效比較[J].中國藥師,2012,12(8):1163-1164
[3] 游慶軍,常建華,蔣錫初.射頻消融聯合紫杉醇順鉑方案治療晚期肺癌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8,12(1):76-77
[4] 楊景宇.力爾凡與順鉑治療惡性心包積液療效觀察.中國腫瘤臨床,2002,29(11):836
[5] 周際昌.實用腫瘤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92-94,413-415
[6] Spadaro M,Lanzardo S,Curcio C,et al.Immunological inhibition ofcarcinogenesis[J].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04,53(3):20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