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超
(山西省太原市第三人民醫院預防保健科 山西 太原 030012)
產婦產后早期泌乳對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有著積極意義。母乳喂養對產婦產后恢復有著積極作用,并且可以加快產后子宮恢復與預防產后出血,減少乳腺癌、卵巢癌的發生;同時,母乳可以為嬰兒提供均衡營養,對提高嬰兒免疫力、預防疾病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1]。為此,一定要重視母乳喂養。
1.1 一般資料:在所管轄社區中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間管理的120例初產婦的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按照隨機方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60例。120例初產婦,年齡22-29歲,平均年齡(24.3±1.3)歲;自然分娩72例,剖宮產術分娩48例。兩組產婦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在產婦順產30分鐘內,給予產婦和嬰兒早接觸、早吮吸;在剖宮產術產婦回到病房母嬰同室之后,給予產婦和嬰兒早接觸、早吮吸,時間不少于30分鐘。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母乳喂養指導路徑護理。①健康宣教。對母乳喂養優勢予以宣傳,倡導母乳喂養。②濕熱敷按摩護理。每天對產婦進行2-3次濕熱敷按摩,水溫控制約為45攝氏度[2]。每側乳房每次熱敷約為6分鐘,每2分鐘更換1次熱毛巾,保證熱敷溫度準確,在熱敷的同時,給予相應的按摩護理[3]。③心理護理。及時了解產婦的心理狀態,主動和產婦進行溝通,讓產婦獲得“初為人母”的喜悅感,激發母性,樹立母乳喂養的信心,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產婦泌乳始動時間、產后1周的泌乳量以及產后6個月的母乳喂養成功率,并且予以詳細記錄。
1.4 統計分析:運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產婦的產后觀察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予以X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予以t檢驗,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泌乳始動時間對比:觀察組泌乳始動時間是(36.2±8.0)小時,對照組泌乳始動時間是(59.2±10.1)小時,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產后6 個月,觀察組母乳喂養成功率是66.7%(40例),對照組母乳喂養成功率是38.3%(23例),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產婦產后1周泌乳量對比:產后1周,觀察組乳汁充足32例,乳汁基本足夠15 例,乳汁不足7 例,缺乳6 例;對照組乳汁充足15例,乳汁基本足夠8例,乳汁不足15例,缺乳22例,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3 兩組產婦產后6個月母乳喂養成功率對比:產后6個月,觀察組母乳喂養成功率是66.7%(40例),對照組母乳喂養成功率是38.3%(23例),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泌乳始動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產后1周泌乳量明顯多于對照組,產后6個月母乳喂養成功率明顯大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對產婦實施母乳喂養指導路徑護理的效果非常顯著。主要通過健康宣教、濕熱敷按摩、心理護理等,消除產婦對母乳喂養的疑慮,增強產婦母乳喂養的信心,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展開有效、合理的母乳喂養。
總而言之,對初產婦實施母乳喂養指導路徑護理的效果非常顯著,能夠促使產婦盡快泌乳,增加產后泌乳量,并且提高產婦母乳喂養成功率,對產婦與嬰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1] 曾娟,林錦妹.母乳喂養指導路徑對產婦泌乳時間、泌乳量及母乳喂養成功率的影響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4,(32):152-154,157
[2] 黎雪梅,鐘燕,張翠蓮,等.母乳喂養指導路徑應用在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05):367-367,368
[3] 張紅梅.健康教育路徑在促進母乳喂養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4,(06):538-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