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重 王美紅 左 彥 朱青青
(駐馬店市精神病醫院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是指一組反復發作的腦異常放電導致的精神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的癥狀表現各異,可分為發作相關的精神障礙和與發作無關的發作間歇精神障礙兩類[1]。為了加強對此類患者的護理與管理,做好醫療安全防范工作,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促使其早日康復,現將臨床工作中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4‐01-2014‐10我院住院的60例癲癇伴發精神障礙患者,男26 例,女34 例;年齡2 歲~47 歲,平 均(16.7±7.9)歲;病程3~20a,平均(10.5±5.3)a;文盲4例(66.7%),小學26例(43.3%),初中23例(38.3%),高中7例(11.6%);平均受教育年限(6.7±4.2)a;均符合(CCMD‐3)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的診斷標準[2]。
1.2 方法: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對60例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進行分析總結。
23例出現精神運動性發作,表現為感知綜合障礙、意識障礙、運動行為異常以及內臟功能紊亂等癥狀;14例在無明顯原因的情況下突然出現恐怖,抑郁,喜悅及噴怒等情感癥狀;11例出現明顯的幻覺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9例出現人格改變,表現為猜疑,敵視,固執,沖動、思維黏滯和刻板,難于適應變化了的新環境。3例出現智力障礙及智呆癥狀。
3.1 嚴格執行癲癇患者的護理常規:對抽搐發作及時采取特殊護理,使患者平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舌咬傷,及時清除口腔內分泌物,以防窒息。若患者突然癲癇發作摔倒在地上,要及時采取保護措施,注意監測生命體征,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3.2 加強患者的生活護理:指導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有智力障礙者協助料理日常生活;大小便失禁者,應及時更換衣被,保持床鋪清潔干燥;昏迷患者應注意口腔及皮膚護理,防止并發癥發生。
3.3 根據患者精神癥狀特點給予精神科護理:對于有幻覺妄想癥狀的患者,護理人員應以談心的方式接近患者,運用恰當的語言、和藹可親的態度關心體貼患者,盡量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不要在患者面前議論他人的事情或低聲耳語,避免引起患者的猜疑。積極組織參加適當的工娛療活動,分散其注意力。同時嚴密觀察其言行、情緒等表現,加強安全防范,防止意外發生。對于情緒低落、自殺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加強巡視,必要時時刻不離工作人員的視線,防止意外發生。恢復期的患者易產生悲觀、自卑和焦慮情緒,應做好健康教育指導,向其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堅持服藥的重要性,使其配合治療,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3.4 做好患者的安全管理工作:由于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癥狀豐富,在幻覺妄想支配下很容易出現傷人、損物行為,且不顧后果。因此,做好患者的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加強病區危險物品的收集,注意危險行為的評估,隨時發現不安全因素,積極采取預防控制措施。
3.5 加強心理護理:與患者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注重語言藝術對患者的心理影響。不用生硬的語言刺激患者,耐心做好解釋工作,消除不良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
3.6 做好患者的服藥護理:向其講解有關疾病的常識,說明正規服藥的重要性,遵醫囑服藥,不自行停藥,定期復查心電圖、血常規、肝功能。
3.7 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導:恢復期的患者在社會生活中有“病恥感”,易產生悲觀、失望,對生活失去信心等負性情緒。應做好心理疏導,密切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幫助患者消除自卑感,鼓勵其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預防患者自殺。
目前尚缺乏癲癇所致精神障礙詳細精確的流行病學資料,多個調查研究的結果也有較大的差異[1]。國內報道約1/3 的癲癇患者有精神障礙[3]。對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的心理護理要多元化。并需要護理人員關心、理解和創造有利于他們康復的住院環境,使患者在心理上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念,積極配合治療,減輕護理難度,促進疾病的康復[4-5]。總之,全面做好患者的身心護理,對于促進疾病的康復有重要意義。
[1] 沈漁邨.精神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
[2]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M].第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47
[3] 徐蕾.100例癲癇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的分析及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22):2676
[4] 曹一,宋新勤,孔敏等.癲癇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導[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5):76
[5] 宋新勤,羅紅霞.癲癇伴發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0):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