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婷
(西山煤電集團職工總醫院 山西 太原 030053)
冠心病主要是指冠狀動脈性心臟病,主要是由于脂質代謝房產導致的動脈內膜粥樣脂類堆積白色斑塊,也被稱為動脈粥樣硬化,粥樣斑塊增加導致動脈狹窄血流受阻,高血壓、糖尿病和不良的生活方式都可能導致冠心病的發生。[1]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冠心病發病率不斷提升,筆者主要研究優質護理服務對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相關臨床指標的影響,目的是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護理方式,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選擇某院2014年1月到12月入院治療的冠心病老年患者120例,入選的病例年齡均超過65歲、診斷明確、心功能在Ⅰ級和Ⅱ級。其中老年癡呆或其他智力障礙患者、語言聽力障礙患者、其他嚴重系統疾病者都被排除在外。其中男性病例65例,女性病例55例,平均年齡71.33歲,其中Ⅰ組男性病例25例,女15例,平均年齡69.89歲;研究Ⅱ組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齡72.11歲。[2]三組性別比和平均年齡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研究對象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在入院以后,對于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正常進行包括冠心病發病、臨床表現、誘發機制和并發生在內的健康教育,并對于家屬進行學習資料的分發。
1.2.2 對于研究Ⅰ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日常生活習慣指導進行干預,在老年患者如愿以后對于患者相關臨床指標進行調查,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與患者共同制定冠心病康復目標,并采取多種方式護理患者逐步向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行過度,包括生活方式、飲食方式和運動方式等等。在準備期,對于老年患者的飲食方式、用藥方式和運動方式進行指導;在行動期,患者配合護士進行護理轉變指導,執行定制的飲食、用藥和運動規劃,從入院后到出院半年時間;[3]在持續期,對于上述計劃進行維持,持續到一年以上,并指導患者定制自身的科學生活習慣。其中飲食干預包括合理的飲食結構、少食多餐和定時定量進食,對于總熱量嚴格控制,保持多樣化和控制膽固醇,每天應當低于500mg,食用油主要應當采用植物油,最好是橄欖油,多攝入水果和蔬菜補充充足的維生素,每天多于500g,充足的補充膳食纖維的同時控制鹽的攝入量;運動方面以有氧運動為主,包括快走、慢跑、游泳和太極拳等等方式,強度應當能夠承擔中等的強度,對于平時鍛煉比較少的患者應當在前半年進行低強度的運動,進而根據實際情況提升運動量,每周保證至少4次的運動,每次在一小時以上,不應當早期和空腹。
1.2.3 研究Ⅱ組在研究Ⅰ組的基礎上,對患者的家庭成員進行冠心病知識的教育,同時指導患者如何在生活、心理等方面進行自我調整和監督等等。
1.4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三組間及不同時間點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一般資料和干預前臨床指標比較:三組一般資料和干預前臨床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2.2 干預前后三組各臨床指標比較:在患者出院后,研究Ⅱ組的體重指數、空腹血糖、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與對照組并與研究Ⅰ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或P<0.01)。研究Ⅰ組與研究Ⅱ組舒張壓、收縮壓、甘油三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或P<0.01)。
筆者在本文研究的過程中,研究Ⅰ組在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增加了包括飲食、服藥和運動三大方面的干預,在研究Ⅱ組基礎上對于患者陪護人員進行知識教育,指導患者進行自我管理和控制。[4]研究結果顯示,研究Ⅱ組的臨床指標在出院半年到一年內優于Ⅰ組和對照組,而研究Ⅰ組也都優于對照組,這三組相關臨床指標都就研究Ⅰ組和Ⅱ組明顯提升,出院一年半以后進一步提升,同時焦慮水平也有所下降,臨床效果得到提升。說明了綜合護理的方式令患者掌控飲食、運動等方式進行分析,并且提升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提升治療效果。綜合護理中的心理疏導能夠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同時患者疾病能夠得到顯著改善,也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情況。
總之,優質護理服務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相關臨床指標有積極影響,改善臨床指標效果較高,值得臨床推廣。
[1] 荊秀麗.綜合護理干預在老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23:3377-3379
[2] 蘇霞.分析老年冠狀動脈造影術后并發癥的原因及護理[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21:266
[3] 楊秀英.綜合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4,07:111-112
[4] 時立偉,李璐瑩,金淑云,趙文新,倪淑艷,榮波.多樣性護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護理中應用價值研究[J].中外醫療,2014,32:152-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