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麗屏
(云南大理州醫院 云南 大理 671000)
手衛生是預防微生物交叉傳播從而防止醫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強化手衛生,防止外來菌的定植及傳播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預防感染的重要手段。在過去約20年時間的醫院日常行為規范中的,手衛生的執行效率一直很低,還不到40%。近年來,隨著乙醇類洗手凝膠的出現和臨床應用,手衛生的執行效率才得以改善。多數醫院感染為接觸性傳播所導致的病原體感染,主要出現在侵入性檢和治療,以及醫務工作者和患者的手污染或攜帶病原體而導致感染[1]。
根據近年發表的醫院感染手衛生指南,原有的洗手術語已被新的術語——手衛生所替代,它將手清洗、手消毒和外科手搓洗等均包括在其內涵中了[2]。手衛生是預防、控制和降低醫院感染最簡單和最有效的方法。如何切實提高手衛生執行效率,降低醫院感染率是當前迫切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2.1 手病原菌的具體情況:研究顯示人體皮膚的病菌主要分為兩大類:常駐菌、暫住菌,常駐菌主要寄居在皮脂腺的開口和皮膚毛囊,常藏在皮膚縫隙中,并繁殖生長。常駐菌的數量及種類常處于恒定狀態,通常大部分具有無致病性。暫住菌一般在角質下皮細胞上或者皮膚表面,其組成和數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可使用機械方法進行消毒[3]。
2.2 手衛生與醫院感染的相關性:引起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有很多,其中醫務人員手污染是也是主要的危險因素。通過對大量流行病學相關資料的調查,醫務人員手污染將導致交叉感染,也包括是近年來日益增長的耐藥菌群,通常也是和手衛生有密切關系。手衛生導致傳播途徑比空氣傳播的危險性高,更嚴重的會引起醫務人員自身職業暴露。
3.1 對手衛生指標進行正確的評價:通過相關參考文獻對手衛生相關的標準化術語進行了解,對正確理解手衛生內涵與概念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手衛生執行評價的過程中,需要對手衛生評價準確性的很多因素進行考慮,如對手的要求(配飾,指甲)、院科兩級每個季度對手衛生執行情況和依從性的督查、評價,手消液、洗手液的用量統計分析,檢測方法、手衛生制劑成分等。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相應的手衛生管理和監控措施[4]。
3.2 避免手衛生觀念誤區:首先手套不能替代手衛生,手套只是手衛生的輔助手段,盡管戴手套可避免手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護醫務人員和患者免受感染,但戴手套并不能完全避免病原體污染和交叉感染,所以要及時更換污染后手套。其次,洗手過于頻繁可導致皮膚受損,導致表面微生物菌群的改變,皮膚容產生裂口或脫落,從而增加病原體的滋生和傳播機會。最后,要注意洗手設施二次手污染。
3.3 完善手衛生設施:進行手部清洗與消毒離不開手衛生設施,手衛生設施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醫務人員手衛生的執行合格率。各科室應嚴格按照感染管理要求建立洗手設施,包括流動水、洗手液、非手觸摸式水龍頭、手消毒劑干手設施等,以確保醫務人員及時、正確的洗手。
3.4 正確的洗手方法和洗手時刻:
3.4.1 使用目前國際上公認的七步洗手法。
3.4.2 洗手五個時刻:①接觸患者前后要洗手;②從患者身體的不清潔部位到清潔部位要洗手;③接觸患者的體液,嘔吐物,分泌物后要洗手④各項無菌操作前后要洗手;⑤接觸兩個不同的患者之間要洗手。
3.5 手衛生的重要性:一些研究表明,保持洗手良好的習慣,可使各種微生物的感染率明顯降低[5]。每天堅持高質量的洗手消毒可使醫院感染發生率降低25%~50%[6]。還有調查表明在醫務人員工作高峰,接觸病人前堅持洗手的僅僅25%,但是在相對充裕時間,堅持洗手的達70%,而在這個時期住院的病人發生感染的機會增加為4倍。
綜上所述,如何有效地執行手衛生是控制醫院感染已經成為非常迫切和重要的問題。我們感染管理者需要切實做好手衛生工作的督導和監控,將手衛生制度落實到實處,定期全員培訓,共同參與,提高手衛生的執行率和依從性。這對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提高醫院醫療護理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 游建萍,黃慶等.手衛生所致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討[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15(4)426-428
[3] 劉曼麗.手衛生所致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討[J].中國醫學創新,2014,24(36):116-117
[4] 金素萍.醫護人員手衛生所致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31(12):206-207
[5] 邢紅霞,張紅英等.醫務人員手衛生現狀與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8):639-640
[6] 王榮之,龔明勛等.醫務醫務人員手微生物監測及消毒方法[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0,1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