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瑩
(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醫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屬于一種氣肺慢性病變,臨床表現為:肺氣氣流受限,無法完成完全逆轉,氣流受到阻塞,其病程較長,常發于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一般存在著心理問題,治療時應該積極采取心理護理措施、舒緩患者不良情緒,為患者提供治愈信心。臨床護理中該病患者往往會出現治療依從性低以及不能很好地配合醫護工作等,甚至與醫護人員出現抵觸及各種糾紛等,這樣就大大阻礙了臨床治療的進展,對疾病的恢復極為不利。本研究對比分析了常規護理干預模式與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應用效果,旨在探討優質護理模式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自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間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隨機分組法進行對比研究,其中觀察組40例,男性25例,年齡在62~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0.2±8.1)歲,女性15例,年齡在61~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0.6±8.2)歲,肺功能評級:I級10例、II級15例、III級10例、IV級5例;對照組40例,男性22例,年齡在61~8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0.1±8.0)歲,女性18例,年齡在63~8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0.7±8.4)歲,肺功能評級:I級11例、II級13例、III級12例、IV級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肺功能評級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護理,其主要護理內容為:吸氧護理、祛痰、抗生素抗感染、靜脈滴注護理、常規血檢、常規心肺功能監測等,定期對患者心肺功能進行指標鑒定。護士應傾聽患者主訴,并予以適當解決,對于護理過程中出現心肺監測異常,必須記錄并上報醫生以便處理。
1.2.2 觀察組護理
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優質護理:(1)心理護理。患者入院之后,護士應積極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并記錄。然后與患者進行多交流,與患者構建起和諧護患關系,傾聽患者主訴,解決其焦急關注事項,為患者樹立起治愈疾病信心。(2)健康宣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為老年患者,護理時應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介紹疾病相關問題,指出疾病護理、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3)優質服務。護士在護理過程中始終貫徹以人為本護理思想,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及時為患者排憂解難、分擔憂慮,然后給予患者精神方面鼓勵。另外還應創造舒適住院氛圍,確保病房舒適、通風,為患者提供優質住院環境。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干預前后血氣指標變化情況、護理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水平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本次所有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n)或者[n(%)]表示,進行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血氣指標變化情況對比兩組護理干預前后血氣指標(PaO2及PaCO2)水平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兩組護理干預后上述指標水平差異也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血氣指標比較(±s,mmHg)

表1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血氣指標比較(±s,mmHg)
組別 例數(n)PaO2 PaCO2護理前 護理后 t值 P值 護理前 護理后 t值 P值9.27 42.11±7.56 4.190 0.038觀察組 40 43.12±10.28 71.39±15.68 8.920 0.014 51.02±11.36 33.23±5.45 7.119 0.023 t值 0.637 6.251 0.390 6.349 P值對照組 40 42.09±8.53 57.27±12.43 4.192 0.036 51.34±0.277 0.027 0.349 0.025
2.2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肺功能指標水平變化對比
干預后FEV1及FEV1/FVC水平評價:組內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FEV1及FEV1/FVC水平指標顯著干預前(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組間比較觀察組干預后FEV1及FEV1/FVC水平指標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肺功能相關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肺功能相關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n)FEV1(L) FEV1/FVC(%)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8 50.86±12.20 3.379 0.032觀察組 50 0.54±0.21 0.78±0.16 5.293 0.024 42.03±8.34 64.09±14.28 8.176 0.013 t值 0.182 3.088 0.156 5.409 P值對照組 50 0.52±0.20 0.65±0.28 3.197 0.039 42.79±9.3 0.379 0.042 0.439 0.022
2.3 兩組護理干預前后6MWT變化情況對比 對照組護理干預前后6MWT分別為(301.22±44.30)m與(337.82±66.10)m,二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分別為(305.49±45.17)m與(415.20±72.380m,二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老年COPD患者,由于患者年齡較大,護理難度增大,所以在護理過程中只有不斷提升護理質量,確保患者享受優質護理服務。通過優質護理有利于患者病情改善,對于護理前后肺功能、血氣影響較大。優質護理更加注重對患者心理問題解決,更加追求護理細節,為患者提供以人為本的日常護理服務,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因此經過本院進行分組研究結果顯示:干預護理前兩組患者(PaO2及PaCO2)水平無顯著性差異,干預護理后觀察組血氣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組內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FEV1及FEV1/FVC水平指標顯著干預前,組間比較觀察組干預后FEV1及FEV1/FVC水平指標顯著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與常規護理模式相比,優質護理服務在老年COPD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更為顯著,應在臨床上進行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