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峻 ■北京中外建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福建 廈門 361000
現代人們的環保意識日益提高,綠色建筑設計正是順勢而生的產物。作為建筑設計人員,必須樹立綠色設計的新理念,并在實踐中積極探究,不斷總結,提升專業設計水平,才能設計出更好的作品。筆者立足當前小區綠色建筑設計的現狀,就相關問題探討如下。
所謂綠色建筑設計就是指在設計時,最大可能地減少資源的耗費,盡可能地節約能源、土地、水、材料等,盡可能地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盡可能地利用陽光等自然資源,從而構建健康、環保、宜居、和諧的建筑空間環境。
一是從“減”字上做文章。在設計過程中,要將各種能源、資源的消耗降到最低,將建筑施工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和壓力降到最低,從而做好各種廢棄物的有效回收。二是從“新”字上做文章。在進行設計時,要不斷提升房屋質量,采用先進理念,盡可能地使用新型的工藝、材料、技術,科學合理地做好建筑小區的選址,要充分利用太陽能等新能源技術,從而確保生態系統的平衡。
綠色建筑設計必須遵循節能減排的原則,盡可能地減少自然資源,要確保無害化,降低對環境的污染,盡量使用可循環,易降解和可以再生的材料。要對材料質量進行嚴格地控制,不斷提升生活質量。為了確保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最大可能地減少土地、水等能源。
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到各種因素,科學布局小區的樓房,盡可能地減少能源的消耗,要科學安排。特別是要考慮到促進建筑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特別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做好綠色建筑設計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為人們提供舒適、環保的小區住宅環境。此外,還要注重與周圍建筑、交通等人文環境的和諧,從而確保其能夠最大可能地構建和諧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
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必須立足實際,而不能盲目地照搬,這樣的設計不僅會增加建筑的投資成本,也與設計的初衷的相違背。確保綠色建筑所需的材料貨源充足,這樣不僅能夠減少材料的成本,既不能為了綠色建筑而損壞經濟利益,也不能為了減少成本而違背了綠色建筑設計的要求。特別是充分考慮到本地區的氣候、地域條件等多種因素,確保建筑設計與本地實際相符合,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人們服務。
一是最大可能地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科學分析地勢特征,充分借助自然之力,盡可能地減少資源的消耗。最大可能地節約資源,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充分地利用太陽能、風能等能源,確保其可持續發展,提高廢棄能源的利用。二是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保證建筑質量前提下,盡可能地確保建筑設計的環保性,減少環境的污染,盡可能地確保原來的自然風貌。例如要充分地利用新型環保型的材料、工藝和技術,最大可能地減少“三廢”的排放。在進行建設之前,要科學進行地貌勘測,確保所設計的方案與當地實際相符合,做好圖紙規劃。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利用自然條件和人工手段來創造一個有利于人們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同時又要控制對于自然資源的使用,實現向自然資源的使用,實現向自然索取與回報之間的有效平衡。
一是一切從有利于人的健康出發。在小區綠色建筑設計時,必須以為居住者服務為原則,故此,必須想方設法地保證人的健康。因此,必須確保室內空氣、陽光等不能威脅人的身體健康。水是生命之源,必須確保水源質量,特別是要做好建筑給排水設計。堅持以確保人的健康為原則,盡可能地使用直飲水,應該采用有效地節水措施,并使用節水器具。二是注重小區的綠化。在綠色建筑設計時,要從健康環保的角度出發,做好小區的綠化設計。不僅要注重綠色植物的美觀,還要注意綠色植物的實用性。
材料是建筑中最大的消耗,因此,在進行綠色建筑設計時,必須想方設法地減少材料的消耗。一是在運輸中減少材料能耗。設計時盡量地考慮到材料的選擇,既要確保材料符合質量要求,又要減少成本,特別是要減少材料的損耗,綜合確定材料的選擇。科學設計運輸采購計劃,減少材料采購成本,做好材料保護方案,將材料在運輸中可能產生的消耗降到最低程度。二是從施工工藝角度減少能耗。只有選擇合適的能耗,才能將綠色建筑施工中的能耗降到最低,從而也才能使建筑對環境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三是減少使用過程中的能耗。加強對建筑物的分析,將使用中節能降耗作為重點,特別是要科學設計建筑的空間布局、形狀、表面積、長寬比、朝向等。特別要抓住影響節能降耗設計的關鍵部位,如建筑的墻體、門窗、屋頂等。同時,做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有效使用。四是回收好舊建筑材料。一方面盡量地減少能源消耗,降低廢棄物的產生。因此,在選擇建筑材料時,要盡可能地選擇回收效果好的,以便于建筑材料的二次利用,從而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率。
一是采取有效地節能措施。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從小區位置、地理條件來看,采用自然采光的方式,科學合理地調整遮陽板位置,以免導致陽光過度輻射,科學利用蓄熱制冷裝備。盡可能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強化排熱回收和熱壓通風的措施。應盡量地選擇無污染、輻射小的建筑裝修材料,積極做好太陽能、水能等清潔能源的推廣。當然,特別是要充分考慮當地的地理條件、地形地貌、人文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對當地資源的科學有效地開發利用,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
二是采取有效地節約措施。隨著現代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土地日益緊缺,因此,必須千方百計地采取節地措施,確保規范的科學合理性,提高建筑的密度,提高建筑用地的使用率。在進行建筑用地設計時,盡可能地提高土地使用率,譬如在進行車庫儲藏室設計時,科學合理地做好地下空間的規劃,最大可能地減少建筑所占的用地面積。
三是采用有效的環保措施。始終堅持環保理念,有效地利用清潔能源,降低建筑對環境的壓力。特別是要做好空氣、水源、土壤的利用,最大可能地擴大綠化面積,提高廢舊物的利用率。四是確保居住環境的健康舒適度。在進行建筑設計過程中,要堅持確保室內空氣、溫度、濕度的適宜度,特別是要充分考慮到以人為本的原則,盡可能地保證建筑與人、自然的和諧相處。特別是要提高小區綠化面積,采用健康、綠色的建筑設計風格。在進行綠化時,要保證栽種植物具有足夠的觀賞性,又有較強的隔音、防沙功能,提高綠化植樹的實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小區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要樹立健康環保的理念,一切要從有利于人的健康出發,特別是要想方設法地減少資源的消耗,使用綠色環保的建筑材料,采用先進的施工工藝,堅持節約能源、統籌兼顧的原則,并在設計時要立足實際、因材施教。從節能、從節水、節地的角度出發,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減少建筑工程對環境的影響,最大可能地降低環境負荷壓力,以促進自然生態的穩定與和諧,切實提升小區綠色建筑設計水平。
[1]黃東亮.綠色建筑的特點及設計—以某生態小區綠色建筑為例[J].天津科技,2013(02):35 -37.
[2]嚴煒.綠色建筑小區中給水排水設計的節水措施[J].中國給水排水,2012(20):136 -138.
[3]劉煜,李靜,劉京華.綠色建筑設計課中的能源與環境教育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3(05):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