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校鋒,李學芳 ■.身份證號碼:403985054036;.身份證號碼:4056986059978
工業化在上個世紀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與此同時伴隨而來的環境惡化也是不容小覷的,人類漸漸認識到生態環境對于人類生存的重要性,便產生了城市生態化這一新概念。城市規劃開始從工業化向生態化進行轉變,在轉變的過程中要注意原則和方法。
生態城市的簡單理解為城市生態化發展的結果,是一種住宅形式的體現,他是通過社會,經濟效益和生態三者之間和諧共存而體現的。生態城市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人和人的和諧以及自然系統的和諧。實現自然系統的和諧是基礎,人類與自然的和諧這種狀態是追求,而人際和諧是生態城市發展和規劃的根本目標。生態城市,換句話說,可以自然的自給自足,也能滿足人類發展和進化的要求,從而達到“人和”的目的。
生態城市的概念,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從生態哲學的觀點研究,城市生態是指不僅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這是一種價值取向,它的前提是人的社會關系和文化意識,達到一定的水平。從生態經濟學看,生態城市,具有顯著的經濟增長模式,通常為“集約內涵式”,這種形式不僅有利于自然保護價值,而且對社會和文化價值的創造也很有利。以建立生態產業系統的生態城市的方法,將逐步改變物質和生活方式的生態化,像太陽能,風能,水能等可再生資源以主要能源方式體現,然后把不可再生資源能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利用。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一個城市的科學和技術,法律,道德和制度等系統均需要生態化才會成為生態城市。所以我們必須倡導的生態價值觀,讓人們自覺樹立生態意識,為環保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自己創造一個安全,平等和舒適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
通過學習政治知識我們可以知道,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注重可長期持續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最初在1972提出的,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同時不影響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生態城市是一個展示社會的蓬勃發展,生態保護成果和經濟穩健發展,自然和技術充分融合,城市環境整潔,舒適和優美的居住的地方。生態城市的內涵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科學和社會的發展不斷提高。還需要堅持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建設戰略方針,生態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是可持續發展戰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仍然需要解決的是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城市建設中的諸多問題,如生態城市建設規劃制定部門的階段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目標,以及階段實施效果評價的實施步驟和方法。
以人為本是指:現代生態城市規劃主要是對人類的生存和長期發展計劃提供協助,從短期來看是使人性親和獲得和大自然的親近感;從長期來看是維護自然生態平衡,將逐步將脫離了自然的人從新拉回到自然環境,保證人類長期生存。綜合效益是指:在生態城市規劃的過程中,應該協調好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和其他因素的影響,確保和諧共存的局面長期存在。
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是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根本。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城市的綠色面積,提高城市綠化水平。發展城市綠色空間系統規劃,嚴格界定綠色的土地面積,科學安置綠化布局,加強城市綠化帶建設,喬、灌、花、草的形成點、線、面結合,建設環相連接的綠色空間系統。推進城市綠化建設,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從當地的實際情況,選用適合氣候的樹木品種。城市綠化將鼓勵采用節水技術和中水回用技術,降低綠色空間維護的成本。懲罰那些各種破壞城市綠色空間的行為,增加城市綠化建設用地和資金投入,盡快提高城市綠化建設水平。
加快舊城區有機更新。重點放在中心城區開發強度過大,人口密度太高,公共設施短缺,交通擁堵,環境問題,堅決關閉或遷移城市污染嚴重的項目,堅決拆除違法建筑。大力促進建筑節能技術的推廣,改變城市居民家用燃料結構,減少和控制城市空氣污染。以低污染,低能耗為目標,通過對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優先政策,促進現代通信技術在城市公共交通調度管理中的應用,積極推進城市交通組織管理的現代化。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都是直接相關的,必須推動全社會廣泛參與,密切合作,相互促進。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不僅是建設和改善物質條件,更要將文化精神,道德意識的建設和提高很好地結合起來,相互促進,均衡發展。
設計應根植于地方。任何設計的問題,設計師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們在哪里?性質允許我們做什么?自然允許我們做什么改變?我們經常為桃花源式村莊布局的美麗房子感到驚訝,事實上他們并不是設計師的功勞,需要的是長期居于此的當地居民,在理解自然和諧的基礎上創意設計而成。城市的形成是“逐水草而居“規則的結果。生態城市建設必須充分利用自然生態的基礎,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態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才可以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城市建設。
生態城市的建設不僅是一個單一的問題。鼓勵資源重復利用,節約能源過程中,不僅依靠政府的參與,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經濟的發展也參與到其中。因此,政府應在城市生態系統建設過程中加強制度的保障,對一些進行資源回收再造的企業應適當的激勵,同時,在一些化學公司發生無序排放污染物的現象要嚴厲懲罰他們,力爭建立綠色環保城市建設體制,從而為確保生態城市建設的順利運行提供好制度保障。
城市的發展和建設需要資金支持。在實施過程中政府應設立專項資金建設生態城市建設確保按期完成工作,同時可以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如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等國家專項資金和城市生態建設結合進行,一起作用于環境保護,進行財務統籌安排從而建立一個多元化的融資體系。
人才和科學技術是驅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只有科學技術的提高才可以帶來科技成果轉化,加快人才培養,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生態城市的早日實現。生態城市建設中會遇到很多如在使用過程中的能源再利用問題,節水系統,廢物回收利用,清潔用品開發等問題都需要科學技術和人才的關注。因此,注重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是影響城市生態建設的潛在因素,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部分。但我們應當牢記的生產力水平是城市生態建設的重要標志,同時也依靠于先進的科學和技術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已為人們所熟知,逐漸深入人心。生態城市規劃是基于可持續發展觀為基礎,并投射于城市發展中。在對城市生態發展的過程要求我們的思想轉變,用正確的指導思想引導行為的轉變。因此,轉變以往單純的物質主義向經濟和生態共同發展的思路上引導,將片面的追求現代化向環保和現代化并存互利共生的思路上引導,我們必須加強公民的生態意識,努力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引導公民正確的消費習慣和行為。
城市生態建設中涉及的各種復雜的項目,人與自然是其發展的核心,是一個需要持續不斷的過程、,這一過程有巨大的創造力,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目標。維持人口增長與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以及經濟健康運行的相輔相生,在當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1]呂斌,佘高紅.城市規劃生態化探討——論生態規劃與城市規劃的融合[J].城市規劃學刊,2006(07).
[2]張艷新.淺談城市規劃設計中的生態城市規劃[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36).
[3]楊希.關于城市規劃與生態化探討[J].城市建筑,2013(16).
[4]戴善偉.城市建設的生態布局規劃的探討[J].價值工程,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