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偉健 ■廣州市睿合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70
由于不少地區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導致資源枯竭和污染加重,民生受到較大的影響,而基于循環經濟的低碳模式則可以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所以,在城市規劃中引入低碳設計的理念,才能有助于我們逐步從工業生產邁至文明生態,這同時也是當前城市規劃的戰略性選擇。本文闡述基于低碳模式的城市規劃模式,首先對低碳城市的概念、低碳理論以及低碳城市的建設和要求進行概述,在此基礎上從低碳城市的規劃、低碳城市的定位以及低碳城市的指標設置等方面闡述了具體的規劃模式。本文對于發展綠色規劃體系具有比較好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所謂“低碳城市”指的是在城市空間中以綠色發展的理念去進行基礎設施和管理模式的構建,從而實現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同時,低碳城市的居民也秉承環保的生活方式,最終減少城市的碳排放。而“低碳城市規劃”則是要在城市發展的規劃中以科學的綠色理念使城市布局能夠符合低碳目標。
(1)和諧性。低碳城市首先應該保證市民實踐的和諧,市民和環境之間的和諧,從而使城市的建設和發展能夠融入自然。
(2)可操作性。城市的環境建設應以低碳理念作為準則,同時也應便于把握、便于操作。城市發展的經濟指標、生態指標等均應納入到城市規劃中。
(3)高效性。這里的高效指的是能源利用的高效,也就是應該通過充分發掘資源的潛力,實現低消耗與低污染,從而保證城市生態環境的健康和可持續。
(4)循環性。低碳城市的運行應該具有內部的不解動力,使之具備強大的發展潛力。只有實現了能源利用的良性循環。
低碳城市的規劃與建設并非一蹴而就的過程,結合城市本身的特點,以及外界的資源和環境,每一個城市均有自身的獨特之處,但是也有一些共同遵守的共性。以倫敦為例,經過多年的綠色發展,該城市已經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低碳減排發展路徑和模式,而且有專門的部門對規劃和發展進行評估與管理。對于我國國內城市的規劃,可以借鑒和參考國外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下面是我國城市低碳規劃時的一些必要方面:
(1)低碳產業的規劃。城市的可持續綠色發展必須有低碳產業的支撐,這里所指的低碳產業,一方面指的是產業的類型應該達到能耗低和低排放的要求,另一方面則指的是產品應基于低碳的理念進行開發,例如目前方興未艾的新能源產業等等。城市的低碳產業規劃,注重的應該是資源的循環利用,以及產品生產過程的低耗能。而隨著技術體質的不斷發展,低碳產業也必將經歷一個技術爬升的過程,因此應該不斷關注最新的低碳技術,開發最新的低碳設備,并通過構建一套可持續發展的管理機制來實現低碳化發展。
(2)低碳能源的規劃。低碳城市的規劃必須考慮到必要的能源結構,能源的合理利用能夠職稱城市的低碳化發展。目前以太陽能與風能作為能源是不少低碳模式的首選,國外發達國家的的低碳能源發展已經比較成熟,我國城市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來引入這些能源供給模式,例如海上風電、太陽能建筑等等。
(3)低碳建筑的規劃。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我國的建筑產業正在高速發展,由此而帶來的資源消耗也不斷上升,并且由于一些廢水廢渣的排放,對環境造成了不利影響。所以在低碳模式的城市規劃中,應通過推廣綠色建筑來實現節能降耗,通過鼓勵使用低碳材料和環保的建筑模式,實現城市的綠色發展。
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因此應以低碳的理念進行城市規劃,傳遞解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嚴重問題。具體的規劃策略闡述如下:
(1)將低碳城市規劃與生態文明聯系起來。實現城市的生態文明,是城市化發展的更高階段,而基于低碳模式的城市規劃應該注重二者之間的聯系。無論是低碳城市,還是生態城市,其核心理念均是對環境的保護以及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生態文明注重的是城市發展中的內部環境,自然條件以及居民是否宜居等因素,而低碳城市則更為注重環保和綠色,因此可以說二者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生態城市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低碳城市則關注的是具體的污染問題和環保問題,將二者融合起來,能夠構建出更為科學與健康的城市發展模式。
(2)進行低碳城市的準確定位。在進行低碳城市規劃的時候應該結合城市本身的實際情況對其發展方向進行準確的定位。城市規劃中的低碳部分也應在現有編制之外獨立進行編制,或者在規劃時單獨以章節的形式與其他內容分離,從而起到示范作用。充分研究發達國家的有益經驗和實踐成果,結合我國城市的實際特征和環境需求,將低碳理念納入城市規劃編制中。
對城市進行基于低碳發展理念的規劃,并非僅僅是理念的引入或者方法的羅列,而是系統性的、具有較長生命周期的工程,只有實現低碳發展的可持續性,才能夠真正使城市得到低碳的益處。這就需要加強對城市低碳化發展模式的研究,在現有的發展經驗和相關理論上構建一套完整而科學的體系,通過低碳技術,結合城市的地理特點和地質條件,對其低碳路徑進行科學設計。
在低碳城市的規劃中,應通過科學為客觀的指標對其低碳指數和可持續發展潛力進行評估,從而確保城市能夠順利實現綠色發展。在評估指標的選擇方面,首先應以生態城市的標準構建指標框架,其次應將指標逐層細化,并使之能夠符合城市的實際特點和需求,從而最終構建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評估體系。
在當今資源能源短缺、全球氣候品質下降的時期,低碳城市的規劃一方面能夠實現城市的綠色發展,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強城市招商引資的能力和競爭力的提升,因此具有較好的意義。當前,我國的城市正處于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為了實現城市化進程以及可持續發展,只有基于低碳理念的規劃模式才能夠充分推動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進而使我國的城市化進程朝著更高級形態邁進。
[1]魏書威,魏書精,文正敏,劉芳芳,羅碧珍,林兆武.城市住區規劃設計方案碳效應評價的研究進展[J].城市規劃.2014(03):92-98.
[2]李亞光.關于低碳城市規劃的淺論[J].門窗.2014(04):208.
[3]楊威.城市規劃應與環境評估同步[J].城市住宅.2014(03):30.
[4]張俊琳.淺談低碳城市規劃建設與發展[J].江西建材.201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