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云 ■嘉興市公路管理局,浙江 嘉興 314000
浙江省嘉興是全省率先實現通村公路“雙百”目標地區之一。近年來,嘉興市按照“打造五型公路”總要求,在嘉善、海寧、桐鄉率先實施農村公路指路體系示范工程,走出干線公路與農村公路指路體系“非對稱”怪圈,構筑平原地區農村公路指路體系樣本。根據我們根據近幾年的工作體會,對當前我市農村公路指路體系工程建設的發展、管理進行了認真調查和分析,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
近幾年來,嘉興交通部門把“完善農村公路網絡、提升農村公路等級、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作為統籌城鄉交通發展,服務“新農村、新社區”建設,提升城鄉居民生活品質的重中之重來抓,基本完成交通“六個一”工程建設任務,實現村村通公交。目前我市農村公路總里程7863公里,在農村公路建設發展進程中,農村指路體系獲得新的發展,多數新建公路同步設置了指路標志,現有農村公路在改造和管養過程中,指路標志逐步得到完善,完好率逐年上升。但是農村公路指路體系建設還存在一些薄弱之處:
(1)是發展不平衡。農村公路快速發展同時,指路體系發展不平衡,總量不足。農村公路建設既有交通部門,也有當地鎮村及城建等部門,主體多頭,對指路體系建設重視不夠,標志標線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審核、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力度不到位。存在“農村交通多是本地人,不需要指路標志”片面思維,導致很多路段指路標志欠缺,甚至為“赤膊路”。
(2)是設置不合理。國家道路標志建設大多局限在國省道干線和高速公路,對農村公路特別是鄉村道重視不夠。實際操作中,呈現“多龍治水”格局。農村公路指路標志既有道路建設方設置,也有公路管理部門設置,還有鎮村甚至農家樂、風景區、企業自行設置,五花八門,指向作用弱化甚至錯亂、矛盾。如嘉善縣農村公路大多數僅為三、四級公路。
(3)是管理不規范。農村公路建成后,養護管理工作尚未完全規范化,特別是指路標志等附屬設施管理還處于相對“真空”狀況,很多地方“重路面、輕設施,重查違、輕標志”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資金投入、防盜防損缺乏保證。
(4)是銜接不順暢。農村公路指路體系與高速公路、國省道公路的銜接、指向、分流不夠清晰、順暢,外地車輛無法準確定位,指路體系作用沒有有效發揮。
近年來,我市在農村公路指路示范工程建設中,實施了“兩高、兩全”工作法,取得重要進展。
(1)是堅持高層謀劃。嘉善縣2010年被確定為“浙江省農村公路指路體系示范縣”以來,該縣把農村公路指路體系建設作為政府交通重要工作來抓,在縣提出的“城鄉一體化行動計劃”中,重點推進城鄉交通一體化。海寧市政府把農村公路指路體系工程提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并將其與“公交提升工程、農村公路安保工程”一起作為農村公路建設“三大工程”,分三期實施海寧農村公路指路系統工程。
(2)是堅持高端研究。為避免農村公路指路體系建設步入“檔次不高、作用不佳、形象不好”的誤區,嘉善縣從一開始就堅持引入外腦、高端研究的思路。該縣委托國內著名211高校——東南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對全縣指路標志項目進行設計和規劃,整套農村公路指路體系總計500公里,主要包括縣境內的18條縣道、39條鄉道和219條村道的交叉路口的告知標志、確認標志以及分界標志982套。
(3)是堅持全網推進。嘉善縣公路部門2011年和2012年共投入460多萬元在39條農村公路上設置了579塊指路標志。2012至2013年海寧市順利完成二期農村公路指路體系工程,共涉及翁金線、硤許線、郭鹽線等22條重要縣道和部分鄉道、村道,完善和優化各類指路標志741套,工程總投資868萬元。桐鄉、平湖等縣(市、區)也緊隨其后,抓緊啟動。
(4)是堅持全面規范。在農村公路指路標志建設中,引入國省道和高速公路標志管理規范要求,全面規范操作和管理,確保質量和進度。如施工圖邀請省公路局、嘉興公路處等領導、專家一起會審,確保方案合理、科學、簡約、準確。
從嘉興市的嘉善縣、海寧、桐鄉市、農村公路指路體系建設的實踐并聯系我市實際,進行認真思考,提出“五個原則”建議。
(1)要把握統籌發展的原則。農村公路是整個路網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溝通城鄉、連通干線、通村達戶、集疏分流的重要作用。其分布廣、里程長、線路多、交叉密的特點,使指路體系建設任務更加繁重。應按照高起點規劃,從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路網交通發展和農民群眾實際出行需求出發,讓更多農村百姓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率先實現交通現代化。同時結合“美麗鄉村”、“示范性城鄉一體新社區”創建,更加重視公路附屬設施的投入。一方面,考慮到聯網公路縱橫交錯、互通互聯的特性,要更加重視指路體系建設;另一方面,在已經建成的農村公路上,要根據當地農業經濟、旅游經濟、資源經濟以及城鄉統籌發展需要,適時適地制定指路體系的規劃,與公路發展、場站發展、公交發展有機統一起來。
(2)要堅持頂層設計的原則。我省農村公路已圓滿完成康莊工程建設歷史任務,而指路體系建設剛剛啟動。因此,應加強農村服務與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別在指路體系建設方面要堅持頂層設計,科學謀劃,最大限度地發揮公路效益。認真執行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盡快出臺《嘉興市農村公路交通標志標線設置規范化管理技術意見》,編制我市農村公路指路體系規劃。
(3)要強化規范引領的原則。農村公路指路體系建設,必須始終加強規范引領的原則,強化技術意識,摒棄隨意設置、任意更改的做法。在依據國家相關規范同時兼顧當地情況對全市進行科學合理地設計指路標志。要按照《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5678-2009),對縣鄉村道作統一規劃和設計,完善各級公路指路體系,做到“安全至上、有效指引、信息準確,醒目完好”,實現“以人為本、以車為本”的公路運營理念,最大限度地利用公路資源,改善通行條件,提高公路通行能力與安全性,有效維護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4)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則。農村公路指路體系建設要根據各地自然環境、地理條件、道路狀況、交通流量、經濟發展、風景旅游等實際狀況,因地制宜,本著節約、節能、合理、合規設置,充分考慮材料好用、信息實用、保障安全、有利銜接等問題。
(5)要實踐以人為本的原則。踐行交通“三個服務”理念,更加體現指路標志的人本性、人文性。按照《農村公路管理與養護辦法》,加強管理與技術力量,及時完善和維護、維修指路標志。通過創新社會管理,按照“五型公路”的要求,以農村文明公路創建為抓手,全面建設品質優良、安全舒適、節約環保、服務到位、文明廉潔的農村公路產品和服務體系。
[1]柯城區試點建設農村公路指路標志體系.
[2]農村公路指路體系專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