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曉萍 ■江蘇港通路橋集團有限公司,江蘇 張家港 215600
公路建設是一項資金投入大、用地面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大的項目。交通部張春賢部長在2004年全國交通工作會議報告上強調:質量是工程的生命,更是一個行業的生命。修路架橋,實則是在書寫歷史,一定要以對國家、對人民、對歷史負責的精神,建優質工程,建精品工程,這是我們這代人,對人民、對歷史、對后人,做出的莊嚴承諾和鄭重交代。
高質量的公路工程,應當是品質完美、功能完善和外在形象良好的有機結合。由設計、施工、使用和維護等多方面來實現。首先設計單位應對公路工程的施工現場進行仔細的勘踏,對交通組成,設計遠景,當地原材料、土質組成情況充分了解的基礎上,設計出美觀、實用、經濟的線形與結構;作為公路工程施工單位,對公路的實體質量,應本著做精、做細、做實、做好的目的,精心組織、精心施工,層層把關。
交通工程質量控制通常通過施工單位中間自檢、監理抽檢、質監部門監督檢查來進行控制,其中施工單位自檢是關鍵部位,應從源頭入手,每個工序、每個分項工程,都應嚴格按《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進行評定打分。下面就本人在路基路面施工、檢測過程中的一點認識闡述一下施工中工程質量的控制要點:
《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規定:只有在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施工工藝符合基本要求的規定,且無嚴重外觀缺陷和質量保證資料真實并基本齊全時,才能對分項工程質量進行檢驗評定。所以原材料控制是首要環節,在材料質量符合設計要求的前提下,應選擇料源穩定、數量充足的供貨商。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因為原材料的變化,而要重新做配合比試驗,延誤工期。每批原材料進場,都要取樣進行試驗,合格后方能進場。
(1)配合比試驗:路基、路面基層配合比試驗,先進行土的顆粒分析,液限和塑性指數,石灰有效鈣鎂含量,碎石壓碎值等原材料試驗;然后根據設計文件,確定各種集料的級配組成。石灰土配制同一種土樣、不同的石灰劑量的混合料,進行擊實試驗,確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根據設計壓實度分別制作無側限試件,測定其無側限抗壓強度,根據強度選定合適的石灰劑量。二灰碎石配合比先確定強度最大的石灰粉煤灰比例,然后制備同一種集料4-5種不同二灰含量的配合比,進行擊實和強度試驗,根據強度選定合適的配合比。在此應注意:無側限強度只要達到設計要求即可,不要過高地追求強度,致使采用的石灰劑量過高,以后產生干縮裂縫的隱患增大。
(2)瀝青混合料路面配合比試驗:根據設計文件確定瀝青混合料類型,和規范規定的礦料級配范圍。在規范范圍的基礎上,根據已建類似工程的經驗和設計參數,確定工程設計級配范圍作為級配設計依據。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集料、礦粉、瀝青結合料。取有代表性的樣品,對粗集料進行篩分、針片狀、壓碎值、洛杉磯磨耗值、表觀密度、<0.075含量、軟石含量、吸水率、與瀝青的粘附性、破碎面等試驗,對細集料進行篩分、表觀密度、砂當量等試驗,礦粉應進行篩分、表觀密度、含水量、親水系數、塑性指數等試驗。道路石油瀝青應做針入度、軟化點、延度、含蠟量、閃點、溶解度、密度和老化試驗。在原材料均符合設計要求時,再進行配合比試驗,否則應調換原材料,直到符合要求為止。在工程設計級配范圍內選擇三組不同的級配分別進行馬氏試驗,計算瀝青混合料的各項指標,選擇一組各項指標均合格的級配進行最佳瀝青用量確定試驗。這是目標配合比的過程。在此基礎上確定拌和樓的冷料供料比例,進行拌和樓的調試,確定冷料供料速度后,再取熱料倉樣品進行生產配合比設計,同樣在目標配合比確定的級配范圍內進行馬氏試驗,確定最佳瀝青用量,驗證瀝青混合料的各項指標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配合比設計所做的標準試驗,是工程質量檢驗控制的“度量衡”,標準試驗數據不準確,工程質量就完全失去了屏障。所以對標準試驗,我們必須采取平行試驗;當所采用的原材料有了較大變化,應重新做配合比設計。
在確定了配合比后,在大規模施工前應鋪筑試驗路段,確定各項參數來指導施工。試驗段長度通常為100-200米,在石灰土試驗段施工時,我們要確定機具組合是否合理、每平方米需用土方和石灰數量,保證壓實度的前提下各種壓路機的壓實遍數,配合比是否合理(最大干密度、強度及最佳含水量等數值)。二灰碎石試驗段施工時,先要進行拌和樓的調試,確定各種材料的供料速度及混合料的含水量控制手段,通過試鋪確定松鋪系數及機具組合情況,在保證壓實度的前提下確定各壓路機的壓實遍數,以及在多大的含水量下壓實比較妥當。《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對瀝青混合料路面試驗段有了較詳細的規定:分為試拌和試鋪兩個階段,一是檢驗各種施工機械的類型、數量及組合方式是否匹配;二是通過試拌確定拌和機的操作工藝,考察計算機的打印裝置的可信度;三是通過試鋪確定透層油的噴灑方式和效果、攤鋪、壓實工藝,確定松鋪系數等;四是驗證瀝青混合料生產配合比設計,提出生產用的標準配合比和最佳瀝青用量;五是檢驗瀝青路面試驗段密度;六是檢測試驗段的滲水系數。
試驗段是大規模施工的必要準備工作,通過試驗段的施工我們應收集各種試驗數據形成文件,來指導以后的施工,而不是浮于表面,為了做試驗段而做,結果花費了財力、物力、人力卻沒能達到預期效果,而是依舊以老經驗進行施工。有些人認為已積累了許多經驗,但材料變化、設計變化了,質量要求提高了,我們的施工手段、施工工藝不能還停留在前期的位置上。
在大規模的施工過程中,我們應該根據《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要求的項目對我們的工程質量進行檢驗。《公路建設市場管理方法》部令204第14號第29條規定:施工單位對施工質量負責,質量監督機構對工程質量負監督責任,監理單位對工程質量負現場管理責任,試驗檢測單位對試驗檢測結果負責。作為施工單位,保證施工質量,責無旁貸。
《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對工程質量提出了更高了要求,在JTJ071-94中規定了工程質量評分不小于70分為合格,不小于85分為優良。而在JTG F80/1-2004中規定工程質量評分不小于75分為合格,交工驗收時不評優良工程,只評合格工程。而且對涉及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實測項目(關鍵項目),如:壓實度、強度、厚度其合格率不得低于90%;評定為不合格的分項工程,經加固、補強或返工、調測,滿足設計要求后,可以重新評定其質量等級,但計算分項工程評分時按其復評分的90%計算。可見,確實控制好每個施工環節的工程質量,才能最終保證整個工程質量。
在石灰土施工過程中,可從以下幾方面來控制施工質量:(1)原材料是否與配合比設計時一致;(2)土的松鋪厚度是否超出設計要求;(3)土樣粉碎到15mm以下,快速測定土的含水量,確定是否要晾曬或添加拌和水;(4)通過土方數量和石灰含水量、松密度,計算出石灰的松鋪厚度,檢查石灰松鋪厚度和均勻性;(5)在用旋轉耕、多鏵犁翻灰土時,應隨時檢查翻犁的深度,使整個土層全部翻透,嚴禁與下承層之間殘留一層素土,俗稱“夾心餅干”現象;但也防過深,過多破壞下承層的表面,一般宜浸入下承層5-10mm,以利于上下層粘結;(6)測定灰劑量,是否達到設計劑量,確定是否要添加石灰;(7)在大于最佳含水量0.5-1.0%的含水量下對灰土進行壓實;檢查各壓路機的壓實遍數是否達到試驗段的遍數,壓實范圍是否均勻分布在整個工作面;(8)終壓結束前,對高程、平整度再一次進行檢查,用平地機或人工終平一次,再進行終壓;(9)終壓結束后即進行壓實度、平整度等項目檢查,要確保每一檢查點均符合設計要求。中間檢查是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缺陷檢查而不是隨機檢查。它的目的就是找出質量隱患,及時解決,但某些技術人員不僅減小檢查頻率,甚至只是以假資料來應付檢查,對施工路段的真實質量不能做到心里有數,等到監理抽檢或上級檢查時,才發現問題,錯過了最佳整改時間。中間檢查是有效控制工程質量的最佳時機,在“生米還未煮成熟飯”的時節,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此時只是局部處理;等到成型后再發現存在質量問題,就只能返工了,那時產生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就嚴重了。在施工過程中,我們還要養成做好施工記錄的習慣,如施工路段所用取土坑編號、所用石灰數量、施工日期、各項目檢查數據,以備必要時有據可查。對自檢合格的路段,應及時進行報驗。對驗收合格的路段就及時覆蓋濕土,防止施工車輛、日曬等影響已成型路段的質量。
二灰碎石施工控制要點與石灰土大致相同,只是它是廠拌混合料,配合比控制可通過電機轉速或計量裝置來實現,含水量控制可通過加生石灰粉或隔夜在粗集料上灑水飽和、直接在拌和裝置加水等完成;拌和的混合料應均勻,不得含有灰團和生石灰塊。在攤鋪過程中,應注意消除離析現象;在碾壓完成后的第二天即開始養生,覆蓋土工布,表面灑水,并始終保持表面潮濕,在驗收完畢后,進行養生,期間應始終保持一個溫濕環境,初具強度后按時澆灑透層油或鋪筑下封層。下封層施工前,應用帶鋼絲的機械掃刷去表面的二灰薄層,露出骨料。瀝青面層宜在當年施工,防止二灰碎石層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易產生干縮、溫縮裂縫。
下封層施工應對瀝青用量和噴灑均勻性、厚度進行控制,防止污染其他構造物。
瀝青路面是公路工程最后的“面子工程”,不僅要求優良的內在品質,還要求有良好的外在形象。首先保證原材料質量,施工前應對機械設備的技術性能、傳感器計量精度進行認真檢查、標定;施工過程中所有數據均必須如實記錄,作好保存。拌和樓應對冷料比例控制、加熱溫度、拌和時間、熱料倉比例,通過打印機核對各項指標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成品混合料外觀檢查、溫度檢查,在試驗室,應每天兩次對混合料進行抽提試驗、馬氏試驗,檢測其瀝青用量、礦料級配是否在設計范圍內,馬氏試驗的各項指標是否符合設計要求;發現問題及時分析原因,必要時應停機檢查,有疑問的混合料不得運至鋪筑現場。在施工現場,應對攤鋪溫度、初壓溫度、復壓溫度、終壓溫度、通車溫度進行控制;通過各壓實階段的壓實遍數和壓實溫度來控制壓實度;層次厚度是關鍵項目,一般通過松鋪厚度的檢查、拌和樓生產量和現場施工面積進行核對。外觀質量控制要點:一是平整度、橫坡,二是混合料離析情況,三是縱、橫縫處理,四是與結構物的搭接處理,應密貼、平順,不得有離析、跳車現象。五是碾壓時防止壓壞路緣石等結構物,廢料應集中后運離施工現場,避免隨意丟棄影響外觀。上面層施工前應對下面層噴灑粘層油,噴灑應均勻,防止忽多忽少。初壓結束后,及時對平整度、橫坡、高程等檢測項目進行檢測,必要時進行及時人工修整。終壓結束后,禁止一切機械、車輛在新鋪瀝青路面上通行,等完全冷卻后可進行鉆芯測其攤鋪厚度、壓實度,檢測滲水系數、路面構造深度等指標。未經過交工驗收的工程,應對交通進行管制,防止行車對路面形成劃痕、油污等破壞。
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是一項復雜、繁瑣的工作,做好確實不易,但對國家、對社會、對施工單位意義重大。
[1]《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發布.2004年9月4日發布,2005年1月1日實施.
[2]《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J 071-94.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發布.1994年3月6日發布,1994年10月1日實施,2005年1月1日廢止.
[3]《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發布,2004年9月4日發布,2005年1月1日實施.
[4]《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JTJ 034-2000.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發布,2000年6月2日發布,2000年10月1日實施.
[5]《公路工程竣(交)工驗收辦法》及《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的修訂、《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修訂摘要的講義.江蘇省交通廳工程質量監督站編印,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