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工程造價審計風險是指審計工作人員對審計項目是否發現存在的問題以及發現后采用的處理方法所帶來的相應后果。下面,將分別介紹影響審計風險的因素及防范規避要點。
(1)審計人員風險。工程造價審計是很專業的工作,需要審計人員具備較高的職業素質和抗壓能力。由于每個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經驗都不一樣,對同一審計事項的挖掘深度或者審計結論都有可能不一樣,這種不確定性如果形成實際的審計偏差就造成了審計風險。另外,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外界的干擾,被審計對象往往為了自身利益,采用請客送禮、找人打招呼或者威脅等手段對審計人員施加各種壓力,如果審計人員抵抗力不強就容易失去客觀性做出有悖于事實真相的結論,甚至可能造成職務犯罪。
(2)過度依賴事后審計。在工程審計中經常發現,對于一些時效性比較強的材料價格,建設單位簽證意見經常是“以審計為準”,沒有做好及時的詢價工作,如果送審不及時在結算審計時往往有較大爭議。對于隱蔽工程,事后審計是看不到實物的,如果過程中沒有做好詳細的書面及影像記錄工作,對于其真實性就有較大的審計風險。
(3)審計參與單位帶來的風險。目前送審項目很多,審計機關往往需要借助社會中介機構協助審計,但也由此帶來了額外的審計風險,因為一旦參與審計,協審單位的審計風險也將轉由審計機關承擔。社會中介審計與政府審計存在較大不同,社會中介審計的委托方是甲方,因此審計工作中經常是“一切聽甲方的”,從而失去了審計的公正性和獨立性,而政府審計中被審計單位往往就是甲方,不能什么都以甲方為準。另外,項目實施過程中所涉及的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與建設單位有可能存在共同利益關系,往往會形成利益同盟,造成審計方孤軍奮戰,使項目審計難度加大。
(4)法律法規風險。目前政府審計主要以《審計法》為準,而工程建設領域還存在《合同法》等其他相關法律。法律文件都有其相應的適用范圍,《合同法》主要以調節民事行為為主,與《審計法》有一定的沖突。建設項目雙方簽訂的合同根據《合同法》具有法定的效力,而根據《審計法》,政府投資項目使用的多為財政資金,審計部門有權根據《審計法》及相關條例規定,對利用建設合同損害國家及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予以制止。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在審計工作中往往經常遇到,使審計難度加大,并且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審計風險。
(5)審計質量控制風險。目前審計質量還是主要依賴于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經驗,審計方法的不同、審計深度的不同、審計經驗的不同都會造成審計結論的不同,如果沒有做好嚴謹的調查取證工作,就有可能被表面現象所迷惑,查不出實際隱藏的問題;如果沒有執行嚴格的復核和復審制度,審計人員業務上的缺陷就有可能導致審計結論的重大偏差。
(1)提高審計人員素質。目前審計工作主要還是靠人在干活,而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影響了審計質量,因此應加強審計人員的培訓和教育工作,使其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同時應加強同行間的業務溝通,定期交流各自寶貴的審計經驗和案例,必要時也可以聘請一些專業領域內的專家進行培訓,使審計人員不斷掌握建筑領域的新知識。另外由于政府審計的特殊性,審計人員工作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各種誘惑,這就需要加強對審計人員的政治素質教育,使其具備廉潔自律,客觀公正的職業品德。
(2)審計全過程參與,重心前移。目前對于工程項目中后期的施工管理相關監督工作較為看重,對于前期如設計、咨詢方面關注和監督力度不夠,而前期工作對于項目的造價影響往往更大。因此應加強事前和事中管理監督,推行績效審計,完善跟蹤審計制度。對項目實施的必要性、決策依據、設計方案的優化、招標文件和標底編制等情況進行標前績效審計,對設計變更、隱蔽工程、現場簽證、合同執行、分包情況、監理情況等進行跟蹤審計,將審計風險盡可能消滅在前期階段。
(3)加強協審單位監督管理,建立違規單位移送機制。社會中介機構是一股重要的審計力量,如何用好這支隊伍是審計部門的重要工作,因此應加強對社會中介審計人員的管理和監督,審計過程中執行嚴格的復核流程,如偏差嚴重時可移送建設主管單位進行處罰。當前工程造價審計主要依靠工程實物以及送審資料,審計的準確性很大程度上依賴送審資料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如果相關單位提供了錯誤或者虛假資料,就可能出現審計結果不準確的情況。因此接收送審資料時應要求被審計單位書面承諾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并規定送審時限。審計過程中不允許出現補簽資料的現象,如果發現提供了虛假的資料,要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并移送有關主管部門處理。
(4)依法審計,使審計結論具有足夠的法律依據支撐。審計人員應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從事審計工作,不但要求結論合法,還要求程序合法。對各種法律法規應仔細研究,吃透其精神,對各種法律法規之間有沖突的地方要多方咨詢并采取相應的完善措施。為了防止不符合規定程序建設的項目通過政府審計進行“漂白”,審計人員還應熟悉各類工程項目規定的建設程序,對未按要求備案的變更項目不予審計,對不合規的項目不予接收或向有關部門移送其違規線索。
(5)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并嚴格執行。審計部門應加強內部質量控制制度建設,并建立責任追究制度,誰簽字誰負責,明確審計人員各自的權利和責任。對于當年完成的審計項目選擇一定比例進行審計復審,重點是審計證據的完整性和審計結論的準確性,看審計深度和廣度是否達到要求,審計有無遺漏重大問題,如果復審結果超出允許誤差范圍之外,視誤差大小對審計人員給予相應處理。對于一些重大項目,還可以采用二次抽查復審和異地交叉復審,使審計風險降到最低。
綜上所述,工程造價審計工作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同時也是可以控制和預防的。防范和控制工程審計風險的意識,應根植于每個工程審計人員腦中。只有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真正樹立起審計風險意識,堅持依法審計,才能防范和控制工程審計中的風險,更好地為政府決策服務。
[1]陳超.關于工程造價審計風險與防范對策的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2(04).
[2]范榮.淺析工程造價審計風險與預防對策[J].現代商業,2010(06).
[3]葉紅.關于工程造價審計風險與防范對策的研究[J].城市建筑,2013(08).
[4]龔松,蔣宇紅.工程造價審計風險及其防范對策研究[J].科技資訊,20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