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因其工序繁多、工程量大、工期較長、受外界環境影響較大、參建單位多、施工隊伍雜等特點,對企業質量管理的要求相對較高,在施工中難免會存在一些問題,使得當前建筑施工質量現狀不容樂觀,因此加強對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顯得十分重要。
總體而言,建筑施工質量管理的主要特點有,一是施工質量波動性較大,不同的施工階段的質量差異較大。由于建筑工程涵蓋的范圍較廣,而具體項目各分部分項工程的質量技術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企業的施工質量管理水平的參差不齊,這無形中導致建筑施工質量的管理難度加大,使得施工質量波動較大;二是隱蔽工程較多。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中隱蔽性工程較多,工序較為繁雜,比如樁基工程、鋼筋工程、防水工程等,這些施工環節中的隱蔽性較高,比較容易隱藏著質量風險;三是局部質量問題對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產生影響。建筑工程是一個系統的綜合工程,很多工序的銜接較為緊密,某一個環節質量出現問題將直接影響到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質量,比如基礎土方回填未夯實將會導致沉降不均勻,從而出現裂縫等質量問題。
設計方案不合理主要體現在設計結構不合理、內力分析不準確、荷載取值過小、后澆帶設置不當、懸挑結構漏設吊筋等方面。同時,對于建筑工程的管道設計、防火設計等方面也存在許多不合理之處。例如依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在帶有地下室多層住宅設計中,應當做好地上和地下部分的防火隔離。然而事實上,當前很多圖紙設計中忽略了這一問題,沒有詳細的有效的防火隔離設計措施。據調查表明,在建筑工程設計中,總平面圖存在設計問題的達到80%以上。
建筑施工具有質量要求高、涉及專業較多、交叉作業較多的特點,每個專業施工隊伍所施工的內容不盡相同,所處的平面及空間位置各不相同,既要保證自己的施工質量,又不能影響其他施工隊伍的施工空間。如果技術管理措施不到位,將導致各個班組之間出現矛盾和糾紛,這對施工質量管理十分不利。特別是新技術和新產品的不斷出現,施工管理人員沒有及時地理解消化,不能對關鍵工序的質量進行把控,那么將會出現很大的質量隱患。
建筑材料質量不合格情況有水泥過期(超過3個月)、鋼筋的力學性能不合格、砂子的含泥量超標、商品混凝土的和易性差、砂漿的配合比不準、預制構件質量不合格等。商品混凝土質量的不合格將導致混凝土的強度、密實性和抗滲性不足,這將很容易出現混凝土回彈強度不夠、蜂窩、滲漏、裂縫等質量問題;砂子的含泥量超標將導致粉刷層出現裂縫等現象;預制構件質量不合格比如過梁長度不夠,將導致支承長度不足,存在著質量隱患。在所發生的質量事故案例里,大部分是由于建筑材料質量不合格造成的。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使用功能的需要或者貪圖施工簡便,未經過設計單位同意私自對設計圖紙進行更改。比如在剪力墻上隨意開槽、打洞,導致承重系統受到削弱;把原設計的陽臺改為臥室,隨意改變房間的使用功能;未經過驗算,在原有的建筑物上隨意加層,導致超荷事故發生;把底層原先的防火疏散通道隨意更改成窗戶或者店面等。
現階段大多數的建筑工程管理機制還存在政企不分的情況,例如,不少地區的質量監督部門仍承擔著該地區的社會化檢測業務,而這些業務理應由市場來完成。在該體制基礎上形成的內部管理和監督體系很難得以正常實施,不利于形成公正的質量監督。再加上相關政府部門的沒有形成聯合執法,導致出現部門保護主義,這對工程質量的影響很大。
在建筑工程設計階段,應依據我國建筑建設法律規范和技術規范合理進行建筑方案設計,特別是在建筑主要承重結構、防火設計、抗震設計、管道設計等方面嚴格遵守相關設計規范。根據建筑工程的建設需求和使用情況合理計算荷載值;根據建筑工程的使用壽命,對于易于出現施工質量問題的部分采取重點防范措施。施工設計圖紙完成后,設計單位應當進行嚴格的復核,并經過圖審機構審核通過后方可施工;施工前,建設單位應組織參建各方進行圖紙會審,針對設計圖紙存在的問題及技術難點進行優化和完善,設計單位應主動進行設計交底,對工程項目的施工重點進行闡述和強調。
施工單位在進行建筑工程施工前,應針對工程項目施工的特點制定相應的質量計劃、創優計劃、機械計劃、人員安排計劃等,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對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專項方案組織專家論證,建立一套適合本企業的質量保證體系,結合工程施工合同的質量控制條款,對工程質量管理的目標進行逐級分解,簽署相應的質量管理責任狀,形成“齊抓共管”的質量管理氛圍;施工企業的質檢部門應對工程工藝技術進行自評,并結合最新的施工規范及行業標準進行調整,積極參加各類現場工藝觀摩活動,比照提高自身的工藝技術水平。引進較為先進的施工技術和質量檢測技術,采取階段式檢測控制的方式,保障建筑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施工企業的質量負責人應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對施工方案進行優劣判斷,并對公司類似項目的施工組織設計進行整理和總結,汲取施工不當的教訓,借鑒改進方案的成功經驗,使得施工方案得以優化,工程質量得以保證。
首先,施工單位應建立一套嚴格、完整的材料采購制度,并設立專門材料采購部門,貨比三家,對材料供應商的資質及實力進行考察,特別是質量信譽的考察,擇優選定鋼筋、水泥和商品混凝土等供應廠家。其次,建立嚴格的材料驗收制度,防止質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進入施工現場。針對各種建筑材料制定相應的質量檢驗標準,如商品混凝土的檢驗標準、鋼筋的檢驗標準等。依據完善的檢驗標準,對建筑材料采購實施嚴格的質量檢驗,一旦發現質量不達標的建筑材料,材料員應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并做好相關記錄。最后,監理單位應加強對建筑材料的質量檢查和驗收,對于有復檢要求的材料應檢測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嚴禁不合格的材料進場施工。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不得隨意破壞建筑結構,特別是主體承重結構,不得隨意在承重墻上打洞、開槽,如果需要改變部分結構,應把相關方案上報設計單位和監理單位,經過結構師進行結構驗算,提供相應設計文件后方可施工;施工中,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施工,不得隨意更改房間的使用功能,不得降低施工技術指標要求,施工時還應注意結構上的超荷堆載,比如把大量的鋼筋堆放在地下室頂板上等,防止發生結構在施工過程中發生超荷破壞的質量事故。
建設行業主管部門應嚴格政企定位分離,采取宏觀和間接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術資源對工程項目進行監督管理,特別是對建筑施工現場的質量監督管理。對每個工程項目配置固定的質監人員,嚴格規范參建各方質量主體的質量行為,嚴格參建各方的質量責任,通過規章約束細化量化處罰權,減小質量技術執法過程中的自由量裁權;不定期聯合其他質量部門對工程建筑材料產品、半成品進行質量檢查,檢查施工單位的建材質保體系是否健全;抽查工程實體質量情況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以及是否違反工程強制性標準,使得工程實體質量處于可控狀態。
綜上所述,建筑施工質量管理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加強建筑施工質量管理不僅應提高技術管理水平,還應加大施工質量監督管理力度,強化參建各方質量管理的意識,完善各項質量管理制度,使得工程質量得以有效控制。
[1]郎勁,姚晨.關于加強建筑施工質量管理問題探討[J].門窗,2012(12).
[2]周健文.建筑施工質量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