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志軍 ■澤普縣城鄉規劃局,新疆 澤普 844800
城鄉規劃管理在我國的發展并不算很早,大體上來說,城鄉規劃管理的條例是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才開始實行的,城鄉規劃管理條例的制定和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有利于我國更好地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并且在對于城鄉資源的調配方面,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近幾十年來,城鄉規劃條例的實施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大幅度提高了我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然而,我國城鄉規劃管理在實施過程也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例如我國的城鄉規劃手段在實施過程中拘于固定的形式,尤其是在面對當今波流涌動的市場經濟形勢下,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因此,政府有必要對于城鄉規劃方案進行進一步的調整,以使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般意義上而言,城鄉規劃管理是在一定的空間范圍之內,在政府的干預和引導下,對于城鄉的資源進行合理的調整與分配。以有利于城鄉經濟的進一步提高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與傳統的市場調配資源的方式下相比,由政府參與的城鄉資源調控往往有著更多的優勢。首先,現今的城鄉規劃管理能夠有效彌補市場調配資源的漏洞,在更大程度上發揮政府參與城鄉建設的優勢。
城鄉規劃管理政策在實施以來,有效加強了我國城鄉經濟的可持續增長,適應了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城鄉規劃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城鄉資源的調配和調度。在經濟全球化浪潮席卷我國的形勢下,由于市場經濟的重心在于城市的商業以及服務業等現代行業,鄉鎮的經濟發展在這樣的經濟格局中明顯處于不利的地位,單純依靠市場進行資源的調配往往會使城鄉資源的配比出現嚴重的不合理性,嚴重阻礙鄉鎮經濟的發展,從而在整體上影響我國城鄉的經濟建設。由政府制定的城鄉規劃管理方案可有效避免這類問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縮小城鄉的經濟差距。
(2)政府進行有目的的環境建設。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經常會出現相關部門片面注重經濟的發展而忽視對于環境的建設,而對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與我國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相悖。政府通過制定相應的城鄉規劃管理方案可以有效的加強經濟干預,對于在經濟建設中破壞環境的行為加以制止,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3)實現完整的利益分配。建立完善合理的城鄉規劃管理的體系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實現利益的分配。無論是城鄉規劃,還是經濟建設,都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利益分配的基礎上,傳統的由市場參與利益分配經常會出現顧此失彼的局面,嚴重影響經濟發展的動力。理想的城鄉規劃管理方案應該考慮到影響利益分配發的各種因素,尤其是因市場變化而帶來的不確定的因素。
通俗來講,城鄉規劃管理的要求是在基于一定的經濟條件下,對于城鄉建設起著積極的作用。與傳統的城鄉規劃管理大為不同的是,新時代的城鄉規劃管理對于政府的管理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要求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1)對于經濟轉型的適應。在改革開放剛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的政府由于在長期的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固定的管理模式,在市場經濟的發展初期,會出現不適應經濟轉型的情況。并且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帶來的是政府自上而下的整體的管理措施的變革,這對于政府的管理體系提出了較高要求。建立在新時代下的城鄉規劃管理往往會有更大的變動性,會極大程度上避免由于市場波動帶來的資源損失或者是經濟流失。
(2)對于經濟模式的適應。在我國長期養成的計劃經濟的固有增長模式下,對于國民經濟造成的影響不僅僅是經濟的長期滯后,而且還會帶來嚴重的由于經濟的增長模式引起的惡劣影響。其主要表現為在計劃經濟市場下進行的粗放式經濟增長嚴重降低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潛力。這對于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是不利的。因此,為了適應新的經濟增長模式,政府必須立足于當地城鄉的經濟發展現狀,有相關的經濟管理人才制定相應的城鄉規劃管理措施,實現有效的資源調度。然而,對于經濟模式的適應并非一時之功,這需要政府人員的共同努力。
(3)對于經濟結構的適應。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的經濟主要是以農業為主,工商業為輔。這就極大的限制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在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經濟結構開始轉變為以工商業為主,農業為輔的局面,面對新的經濟結構,政府必須加強對于各個行業資源分配的合理性,尤其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資源往往成為最有力的競爭因素,適應新的經濟結構需要政府加大干預城鄉管理的力度,盡量避免城鄉資源的分配偏差。
在近些年的城鄉規劃管理中,由于政府對于市場經濟下的城鄉管理沒有足夠的經驗,因此出現了一些問題,以下筆者將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1)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不完善。進行合理的城鄉規劃的首要要求就是政府必須具有較高的行政管理水平。由于我國進行城鄉規劃管理的起步較晚,因此目前尚不能形成有效的城鄉規劃管理體系。城市化的迅速發展,雖然會在短期內造成經濟的大幅度提升,但也會使政府面臨嚴重的行政管理壓力。最為嚴重的政府沒有設立對應的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這樣就會使管理的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政府必須提高行政管理的職能,尤其是提高對于財政的調度,必要時設立相應的監督部門。
(2)政府城鄉規劃實施手段不明確。任何一個好的計劃和方案,如果沒有行之有效的手段來加以實施,無疑是一紙空文。在我國目前許多的省級政府中,都存在缺乏城鄉規劃的實施機構的現象。這無疑會大大影響城鄉規劃管理的實施水品和資源分配的效率。一般來說,政府需要設立相應的專門負責城鄉規劃的決策機構,并強化跨區域城鄉規劃實施的力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城鄉規劃落實于民,從而發展城鄉經濟。
綜上所述,制定合理的城鄉規劃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城鄉經濟的建設水平,加大政府在大范圍空間內進行資源分配的力度,從而在整體上加強我國的經濟建設水平。然而在進行城鄉規劃的過程中,由于對于經濟轉型的不適應等原因,政府在城鄉規劃管理中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然而,筆者相信,在政府行政職能的不斷加強下,城鄉規劃的管理水平一定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完善,并與當下的市場經濟形勢接軌,實現更大的經濟發展目標。
[1]董曉峰,區域開發與城鎮發展管治研究—省域城鎮體系規劃中“管治規劃”模式探討[J].城市規劃,2015(4).
[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Z].2012.1.
[3]建設部、原國家計委,建設項目選址規劃管理辦法[Z].2013.8.
[4]李兵弟,徐匯夫.中國城鄉空間規劃的新發展—以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為例[J].城市規劃,2014(12).
[5]工護寧,竺乾威.行政管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6]耿毓修.城市規劃管理[M].上海: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