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紅 ■福建省上杭職業中專學校,福建 上杭 364200
實踐教學是中職學校實現培養人才目標的重要環節。它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使學生成為一個復合型人才都具有特殊作用。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中職學校培養的學生必須具備應用知識的能力、創新知識的本領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使得實踐教學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地位愈加凸顯。實踐教學基地是教育實習的物質承擔者,合格的實踐教學基地是教育實習成功的重要保證。
上杭是著名的建筑之鄉,素有“三千榔頭八百斧”的美譽。目前全縣有94 家三級以上資質的建筑企業,其中一級企業20 家,二級企業40家,三級企業34 家,建筑從業人員6.8 萬人。2014 年,建筑業總產值已超過302.1 億元,繁榮的建筑市場加大了對建筑工程施工專業人才的需求。
針對目前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我認為我校根據自身情況建立以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齊頭并進的教育體系,具有很深的意義。
中等職業學校建筑工程施工專業培養的是面向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具備從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實施與質量控制、施工組織與管理、成本控制等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實踐能力強、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技能型人才。要達到這一培養目標,學校必須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與運行,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訓基地是實現實踐技能培養的重要支撐。發揮近幾年國家級實訓基地資金投入的積極作用,充分利用實訓基地的設施優勢,改革傳統理論教學模式,開發和構建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項目教學法,積極與企業合作,選取合理的工種與學生技能訓練結合起來,探索一種既能降低企業培養新手的成本和學校技能訓練成本,同時又能培養學生技能和創新能力,樹立質量意識,實現了“三贏”實訓教學模式,具有現實的意義。在建設與運行實踐中積極發揮實訓基地在實習、實訓、培訓、職業資格鑒定、科技服務等方面的示范和輻射作用,為建筑工程施工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有力支撐
職業教育的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職業行動能力,職業行動能力的培養關鍵在于實訓實踐,為此,在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我們把工作領域轉化為教學領域,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中采取“邊做邊想”,“邊做邊學”;使學生真正實現“做中學,學中做”,在實踐中增長知識,領會理論,提高能力。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各工種的操作技能,而且對建設工程的生產工藝、質量、安全、成本等各方面也能夠較好控制,可以較快提高職業技能水平。
職業精神在現代企業和人力資源開發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員工的職業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發展,現代企業對員工的培訓也早已不再局限在職業技能上,很多企業都成立了企業文化部或類似部門專門負責對員工職業精神的培養。因此,學生在最真實的環境中實訓,可以按照企業的要求最大程度的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最大程度滿足企業的用人要求。實現“學生職業素養與企業崗位要求零距離、學生畢業與就業零時間”的目標。
建立實訓基地,學校的教師與企業的專家可以共同制定培養目標、課程實施方案及教學計劃,特別是實訓教學環節的教學大綱、教材編寫以及專業崗位技能要求的制定等。學校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到企業實踐、考察,讓教師參與實訓的指導,鼓勵教師參加各種職業技能培訓并取得有關技能考核等級證書。
建筑專業通過多年的教學改革,以專業建設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的,加強內涵建設,突出職業崗位需求,積極完善雙證書制度,以造就建筑企業一線需要的“精施工、會管理”的中等技術應用性專業人才為目標,將理論知識學習、實踐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提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不斷探索和實踐,摸索出工學結合的“一·二·三”人才培養模式。“一·二·三”人才培養模式內涵:“一”指搭建一個政府、企業、學校三方聯動、校企合作平臺;“二”指構建畢業證和上崗證雙證融通的課程體系;“三”指通過三階段工學交替,實現三級能力遞進,達到零距離就業。所謂三級能力指:基本能力、綜合能力、頂崗能力。
基本能力:通過召開課題組和企業資深專家研討會,確定11 門學習領域課程。每一門學習領域課程都是基于工作過程的典型工作任務,代表一個專向能力,因此形成11 項專項能力。
綜合能力:按照行業和職業崗位需求,以建筑工程項目為依據,創立專業綜合實訓,努力營造真實的工作場景和教學情境,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頂崗能力:通過真實工作崗位頂崗實習訓練,具備頂崗能力,實現零距離就業。
(1)利用現代計算機技術,建立以崗位工作能力為核心訓練內容,以游戲體驗為主要訓練形式的建筑工程項目施工虛擬仿真實訓平臺
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將提供一個巨大的施工現場操作演示平臺,在該平臺上可以實現工程識圖、房屋構造、安全文明施工工地、建筑施工技術、工程測量、建筑工程崗位、鋼筋平法、手工算量等功能,使施工現場變得形象、生動起來;而且,以游戲體驗為主要訓練形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11 門學習領域課程都是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需要建立真實工作任務的理實一體化實訓室。
建筑材料檢測與應用:建筑材料實訓室。實訓項目:①檢測水泥的細度、安定性、稠度、強度等物理性質;②混凝土骨料的篩分、密度、和易性、強度的檢驗;③檢測砂漿拌和物的性能指標及其力學性能和長期耐久性能、磚的強度指標檢測;④建材基本物理性質檢測;⑤鋼筋檢驗等。
建筑施工放線:工程測量實訓室。實訓項目:①工程測量②地形測量等。
基礎工程施工、磚混結構主體工程施工、框架結構主體工程施工、建筑防水與裝修工程施工:施工各工種實訓室、工程施工PAS 仿真實訓室、1∶1 建筑實體模型等
施工圖制圖與識讀、圖紙會審、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建筑CAD 實訓室、工程造價實訓室。實訓項目:工程制圖與識圖、圖紙會審、預算編制、造價軟件應用實訓。
施工安全預防與監控、施工組織設計、工程資料整理與歸檔學習領域課程:需要建設一體化實訓室:①教學場地:多媒體一體化教室;②教學設施:一體化教室內配置一定數量計算機;設計類繪圖軟件(如天正建筑、PKPM);③教學資源:提供成套的施工圖紙,常用國家/行業規范、標準,工具書及手冊,各種相關標準圖集等技術資料,教學案例圖片與PPT 課件等。
綜合能力培養需要建設的實訓室:工程招投標實訓室、技術資料歸檔、工程質量驗收等實訓室。
校內實訓基地不僅要滿足教學的需要,而且要成為技能鑒定、就業培訓的多功能基地。我校是福建省建設行業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在由我校牽頭,建設局指導下成立“上杭縣建筑人才培訓中心”,該中心于2013 年由福建省建設干部培訓中心認定為全省第三批建設行業培訓機構。并開展了施工現場“八大員”、“三類人員”、“特殊工種”等建設行業從業資格認定培訓工作。因此,我校由省建設干部培訓中心授牌為建設行業從業人員實操考試基地,在我校實訓基地開展“架子工”、“建筑電焊工”、“建筑電工”等工種技能鑒定。與質監總站合作將建筑工程檢測實訓中心建成質檢員、取樣員等職業資格鑒定中心。與就業服務指導中心合作將建筑工程施工實訓中心建設成陽光工程培訓基地、再就業培訓基地,通過企業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按照企業需要開展企業員工的職業培訓。
(3)以上杭縣建筑人才培訓中心為依托,加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頂崗能力培養需要校外實訓基地:為培養學生的頂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設一批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的有效運行,彌補校內實訓基地的不足,提供真實或仿真實的實訓場景。校外實訓基地是對校內實訓設備、場所和功能缺陷的補充,能解決學校建設所需經費和空間不足的矛盾。由于校外實訓往往由企業技術骨干作為兼職教師共同參與,并能指導學生的理論與技能學習,也能減輕校內實訓教學安排上的壓力。更為重要的是,由于學生在校外接受的是一種直接在生產和實際工作的現場培訓,所以十分有利于他們掌握崗位技能、提高實踐能力、了解崗位的社會屬性。
2013 年,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批準在我校設立上杭縣建筑人才培訓中心,該中心旨在形成政府主導、行業引導、企業、學校共同建設四方聯動的校企合作平臺,加強了與建筑企業的溝通。校企雙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已在福建聯泰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億鑫建設有限公司、福建省杭輝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才溪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等我縣龍頭企業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加強和推進校外頂崗實習力度,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聘請建筑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
(1)由于中等職業教育的專業改革與實踐在不斷發展,行業界中各種觀點也未完全得到統一,所以課題研究工作很難全面而又深刻地反映其全貌,懇請同行、專家和領導予以指導。
(2)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如何與企業進行各方面的合作是我們工作中的一個難題,它涉及到校內教師隊伍的培養,學生能力的鍛煉,實訓廢棄物的控制,相關體制與機制的創新等,因此解決這些問題也是課題組需要繼續努力的方向。
(3)實訓基地的建設必須將學校條件及發展與地方經濟的發展有機結合。既要考慮學校本身的現實狀況與發展趨勢,同時還需要考慮與地方經濟發展協調一致。這樣,學校和專業的發展才能進入一個良性持續健康發展階段,伴隨著地方經濟的不斷發展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