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琦 ■南陽市桐柏縣城鄉規劃局,河南 南陽 474750
由于前幾年國家提出的城市化余溫未降,盲目的城市化下面掩蓋了瘋狂的圈地運動。面對土地買賣的巨額利潤,政府部門對土地流轉大開綠燈。當上級有關部門對違法的土地買賣進行清查的時候,城鄉規劃部門又首當其沖的成為主要調查和問責對象。由此可見,我國城鄉規劃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和困難。文章對此加以分析,并指出城鄉規劃的發展趨勢。
以往政府部門片面的追求經濟的高速增長,以經濟總量和GDP來反映當地官員的政績。這種評價方法的不合理性造成了當地政府官員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現象,土地買賣儼然成了當地政府部門的聚寶盆,隨著有關土地黑幕的披露,我們得以見到土地買賣中的冰山一角。在這場圈地狂潮中,各級城鄉規劃部門在經濟利益的誘惑下對涉及到的規劃項目一路大開綠燈。
另外一方面,改革開發三十多年來,工業和城市化一直是我國發展的重點對象。城市人口的大規模上漲極大的推動了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城市和鄉村發展的不協調正在進一步的加劇,城鄉體制的分割直接造成了城鄉二元體制的形成,并對經濟中的各要素分配不合理,對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總的來說,我國城鄉規劃所面臨的障礙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些規劃人員的思想還停留在以往偏重于城市發展的政策上,這些人員規劃出來的藍圖并不能正確的反映城鄉規劃的具體需求。就目前來說,我國城鄉發展差距越來越大,再加上政府部門對每增加一平方公里市區建筑所要耗費的具體的人力資源、環境資源、以及相應的征地補償成本。出于政績的考慮,政府部門往往對建設城市中心著力過多,對征收農民所賴以生存的基礎資料—土地所帶來的長期性后果估計不足。農民失去土地以后其生活無疑會變得更加的困難,這就為城鄉發展的兩極性埋下了伏筆。另一方面,由于各個鄉鎮各自為政,他們所做的規劃方案都是出于反映自身的經濟利益制定的。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兩個相鄰鄉鎮之間規劃的不統一。從整體上來看,各鄉鎮規劃的混亂情況十分不利于當地的經濟發展。由于制度上的限制,當前城市、鄉鎮等的規劃并沒有同具體的規劃用地進行有效的銜接。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土地管理的混亂局面。實際情況是由于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需要所造成的土地資源的緊張狀況往往由侵占農民土地來緩解。城市規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違規占用農村土地,而對于農村來說,由于農村經濟條件的影響,農民往往需要比城市居民大的院地來進行農業生產,又由于農村政府管理的粗放,造成農村建房亂象叢生,土地資源浪費嚴重的狀況。
我國現今實行的城市用地建設標準還停留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水平上,這是因為反映當時的經濟狀況和市民需求的城市用地建設標準十多年未變。在這十多年中,我國的經濟結構和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的標準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實際需要。
由于城市化進度的加快,不少城市的發展規模已經遠遠超出了以往所設定的城市發展范圍。
規劃部門對各個地區的差異性沒有深刻的認識,由此所造成的問題十分的突出。當初制定相關的標準時,我國東部、西部、東北等地區的發展差距還不是十分的明顯,所以按照上世紀九十年代所制定的標準,這些地區的人均建設實際用地的最大差距也僅僅是每人8平方米。然而到了2004年,這個數值就變成了每人13平方米。東北地區的人均建設實際用地面積在這幾個地域中是最大的,在2004年東北地區的人均建設實際用地面積就達到了每人80.84平方米,同一時期與之相對應的中部地區的數值僅僅只有每人57.8平方米。然而,建設部門在制定相關標準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到不同地區的具體差異。我國幅員遼闊,既有沃野千里的平原地區,又有巨大面積的戈壁灘和山區丘陵地區。建設部門應當考慮到這種環境之間的差異對不同地區相關標準制定所帶來的影響。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各個地區的城市建設和發展差距十分微小。當時對城市進行規劃時沒有考慮到城市的快速發展問題,由于當時沿海城市的經濟發展還沒有達到現在的水平,所以農村人口還沒有向城市進行大規模的流動。隨著時代的變化,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個城市的快速發展對城市規劃用地的標準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往在進行城鄉規劃的時候,由于時代所限,規劃人員僅僅針對單個城市進行孤立的規劃,沒有考慮到城市同城市之間的相互聯系問題。當前,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往往依靠周邊城市的帶動。城市同城市之間的發展聯系越來越緊密。隨著城市之間經濟發展的進一步聯系,在某一個地域中往往會形成一定規模的城市群。然而,當初的城市規劃者并沒有考慮到城市群的出現,地方經濟的持續增長帶動了城市群的出現和發展。城市群的進一步發展就會對土地產生強烈的渴求,這時,城市規劃人均建設用地的標準同實際情況之間的矛盾就顯現出來。
解決城鄉規劃問題的指導思想是科學發展觀,其中統籌兼顧是對城鄉規劃設計人員的具體要求。在當前的城鄉規劃工作中,規劃工作不統一,規劃人員權力有限,科學的規劃設計不能有效的實施等因素嚴重的制約著城鄉規劃的科學發展。當前,我國特大型城市人口越來越密集,農民工向城市的急速涌入給大型城市帶來了巨大的人口壓力,主要表現在:住房、環境衛生、水電、娛樂設施等方面。另外,數量眾多的外來務工人員對當地的治安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城市等級越高,其面臨的人口壓力就越大。今后在修訂城市用電標準的時候,相關標準制定人員要力求從嚴制定,這樣才能更加合理的引導城市和鄉村之間協調發展,調整城鄉之間的結構,使城鄉的發展更加的科學,減小城鄉居民經濟收入的差距。
當前,農村土地集約化程度比較低,城市規劃和鄉鎮規劃中對建設用地的標準規定不一致。《城鄉規劃法》的頒布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今后規劃部門的管理人員應當將農村鄉鎮規劃劃入城市規劃中去,都適用于同一個城鄉規劃標準。另外,對于符合標準并達到一定的經濟指標的鄉鎮升級為城市。值得注意的是,城鄉規劃標準一旦統一起來,就不應當再用以往的固有思想將城鄉的規劃和安排分割開來。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城鄉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城鄉規劃者應當在一定程度上對所規劃地區未來的發展規模有一個大致的估計。城鄉規劃中的交通運輸、學校、工業園區等的規劃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廣泛征求當地居民的意見,對各個區域的功能做好規劃。同時還應考慮到隨著經濟的發展所引起的人口流入問題。合理的城鄉規劃是建立在當地資源和環境的承受能力之上的。
對于城鄉規劃中的建設用地標準問題,考慮到我國城市建設的整體情況,不應當將城市建設用地的標準調高。對于農村建設用地,其標準應當有所降低,這是由于當前農村建設用地已經嚴重超標的實際情況所決定的,降低農村建設用地的標準對防止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膨脹性擴張有著積極的意義。
此外,基于城市建設的需要向農民征收的土地終究會發生升值,升值的一部分應當補償給失地的農民,另一部分應當用來支持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城鄉一體化是城鄉規劃的趨勢,城鄉一體化的良好發展對解決當前城鄉發展差距過大的現狀有著非凡的意義。
城鄉規劃對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全方位分析新環境下城鄉規劃面臨的問題及其發展,對促進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有很大的幫助,文章主要對我國城鄉規劃面臨的挑戰和發展趨勢做了簡要的介紹,希望對相關工作人員有一定的啟發。
[1]谷榮華,顧朝林.淺談我國城鄉規劃面臨的挑戰和發展趨勢[J].城市規劃,2012,(10):125 -128.
[2]陳為邦,杜海峰,劉林燕.城市規劃應成為重要的公共政策[J].城市,2013(08):200 -203.
[3]戴小平,陳紅春.城市規劃的制度作用與制度創新[J].城市規劃,2012(03):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