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 ■六安市城鄉規劃局,安徽 六安 237000
對于城市化而言,它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也代表了社會發展的程度。社會經濟的發展加快了城市化的進程,一些農村土地需要轉做城市建設,一些城市土地也要進行調整,加劇了城市化與土地稀缺之間的矛盾。在當前的城市化發展中,土地資源被各種項目大量占用,土地利用方面呈現粗放型,浪費比較突出,因此,要加大對土地資源的有效管理,進行合理開發和利用,尋找一種科學的土地利用模式,從而加強土的集約化利用程度,使土地資源走可持續利用之路,為城市化進程的順利、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城市化體現的是一種過程,體現的是社會的進步,也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是生產和生活方式發展變化的一種表現,也是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發展的必然。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是社會形式進化的標志。
如果立足于行政區域,城市土地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涵義,首先是城建用地,其次是農副業和村鎮占地,再次是城市行政區域內的全部土地的總稱。城市的土地在位置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也是收益出現差別的原因,不同位置的土地,價格水平也不盡相同。城市土地對城市的基礎設施具有一定的依賴性。城市土地的價格與城市交通等基礎設施狀況息息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好的位置,土地價值高,土地的利用率叫大。城市土地在使用方向方面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城市建造在完成建立之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具有相當的穩定性,使用用途基本確定,除非是出現一些特殊情況,使得局部土地使用出現規劃方面的調整。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土地資源在使用、調整中主要是以地租的形式發展,土地資源在使用架構方面與城市的各種產業類型、人口結構以及城市化發展的水準息息相關。為了實現就業情況的改善,第三產業被逐漸重視,成為產業結構進行調整的重要方面,以促進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
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城市的生態問題被忽視,沒有與城市發展的計劃進行有機結合,使得土地資源的分配與利用出現各種布局的混亂情況,生態問題比較突出,各種污染物被隨意排入地下,給環境帶來不利影響。
我國的國情是人口眾多,城市人口集中,致使城市土地資源的使用效率不高,存在效率低、不合理的情況。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土地資源的使用量在增大,但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才能在比較緊張的情況,另外,土地資料使用效率不高,城市垃圾較多,影響城市的交通與生活,給整個社會的發展造成阻礙。
為了實現對城市土地緊缺問題的有效解決,要提高和深化都土地資源使用的全面認識,在根本上提升土地資源使用效率,對不同的產業結構進行全面協調與整合,做好統籌工作,改變土地資源使用的粗放類型。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解決經濟發展與土地使用之間的關系,認真進行協調,加快土地資源使用的集約化模式。不斷實現土地存量的盤活,借助市場機制以及政府的管理,實現對土地的有效管控,落實相關的規定和制度,提高人們對土地資源合理使用的思想和觀念,將對土地資源合理使用落到實處。
對于城市的土地資源而言,之所以出現利用率不高的問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生態環境的嚴重污染,給城市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為此,要注重對土地資料的生態管理。在進行土地的調整和配置的時候,相關部門要對整個環境系統進行均衡,對土地進行功能的合理劃分,利用相關制度實行對城市生態的合理規劃和建設。同時,實時監測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等情況,實現對城市土地資源的有效監督和管理,評估土地資源使用的結構的合理性,促進城市土地資源使用的合理化。
在進行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對其進行的游戲管理必不可少,勢在必行。要對土地的使用情況進行有效管控,實現功能劃分,實現土地的使用的有序性和高效性,避免出現對土地利用的無序性和隨意性。同時,要注重對土地利用的合理規劃,強化統一管理的重要性,合理分配土地的不同用途的使用,注重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對城市化的階段進行準確分析,準確預測不同時期土地需求的變化,對應用結構進行合理調整,均衡發展中的關系,優化城市布局。同時,城市規劃要注重比例,尤其是對手生態、開發和基礎設施的合理規劃。
在對土地使用進行考核的時候,要全面進行調研,促進土地資源管理的集約式,對相關管理者的責任進行明確,強化管理觀念。對城市土地資源的使用、變化進行動態檢測,及時進行公眾,形成全面的數據信息庫,對信息進行全面管理和分析。
對于土地的利益,在形成規劃之后,要對整個實施過程進行全面調查和分析,對實施中的不足問題進行及時處理,進行全面評估。針對出現的新情況,要主動進行合理、前瞻性的微調,制定有效對策,形成規范,達到對土地規劃調整的科學性管理,促進制度的嚴謹性,形成動態的評估和管理機制,避免調整的被動性。
對于城市土地的整理工作,主要是對整個城區內的土地結構和布局進行適時調整,強化改造。其主要項目為:對小型、零散的土地進行合并,為后期進行整體開發提供便利,形成規模效應;其次,調整閑置的土地,對開發權進行調查;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對污染的治理以及舊城區的改造。這些工作的目的是為后期土地的有效利用消除障礙,形成更加合理、高效的土地利用模式,提升土地利用的效益。
對于城市土地的合理使用,政府的宏觀調控必不可少,實現對土地的合理布局。政府能夠提供更加順暢的信息渠道,把控土地的使用方向,促進城市土地施工結構的合理性。這一舉措的作用是對城市化進程中的土地市場進行有效管理,盤活存量的土地,推動舊城改造速度,另外,政府調控的增強,使得公眾對土地使用、規劃的參與程度增強,便于群眾的監督和檢查,便于土地總體規劃的推進,更加有利于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利用。
綜上,土地是生存的基本,尤其是對于城市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對各種基礎設施的標準和要求在增高,使得城市土地資源面臨著極大的壓力。城市化的發展,使得對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成)為促進城市化良性發展的根本。當其,隨著經濟的發展,土地資源的匱乏成為重要的制約因素,對于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能夠有效應對土地資源不足的問題,促進資金向城市化領域的轉移。城市化與土地之間的關系就是城市化與農村耕地之間的關系,要在推動城市化良性發展的同時,保護耕地的合理性,節約利用土地,提高集約化水平。因此,作為政府和相關部門,要重視城市土地的開發與利用,選擇合理的運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效應對城市化與土地資源利用方面的問題,提高土地利用率,促進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
[1]汪德軍.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土地利用效率研究[D].遼寧大學,2008.
[2]厲偉.城市化進程與土地持續利用[D].南京農業大學,2002.
[3]盛廣恒.城市化進程中土地資源配置研究[D].河海大學,2005.